当前位置: 龙八_long8(中国)官方网站 > 技术文章 > “世界工厂”背后的忧虑
“世界工厂”背后的忧虑
时间:2024-05-25 03:32:54 点击次数:

  中国的制造业已经为中国赢得了“世界工厂”的美誉。但是,恰恰是“世界工厂”背后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引起我们普遍关注和忧虑。中国制造业仍然存在严重的分割化的结构性问题,国际金融公司的李耀博士认为: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方向在于:中国制造业需要从产能扩张向网络化发展,从高度分割状态转向参与紧密的国际分工体系

  中国在过去20年吸引大量外国直接投资的一个重要背景就是90年代在发达国家出现了商业活动的整体重组现象,比如汽车业,电子业和纺织业。日本和西方企业的生产、设计和测试的外包活动,生产设施的搬迁、生产活动向成本低的国家和地区集中。在90年代中后期达到高峰。从1990年到2000年,中国的制造业占经济总量的比例从41.6%上升到50.9%。我国已迅速发展成为制造业大国,仅次于美国、日本、德国,居世界第四位。

  有经济学家比较过中国和印度在过去20余年的变化。中国与印度相比,从1980年的相当收入水平,到21世纪初中国人均收入达到印度的两倍,中国的贫困人口比例已降到5%,而印度则仍然维持26%。看出口方面,出口增长是15.2%,而印度是10.7%,中国占全球5.8%的出口量,而印度低于1%。印度吸引FDI的水平是中国的1/10。产生上述差别的一个主要解释原因就是印度工业水平较差,印度没有大规模发展工业制造业而更倾向于发展服务贸易。

  中国正在成为“全球制造中心”,但是仍称不上制造业强国,企业缺乏竞争力、利润微薄、缺乏核心技术也是有目共睹的。观察中国制造业,可以看到几个令人忧心的现象:

  一是近年来一些产业部门的产能迅速扩大,在很大范围内出现行业的低水平“产能过剩”问题;二是在许多产业内个体生产规模小、企业生产严重分散化(Fragmented)现象仍然占据中国制造业的主流;三是“代工生产”成长模式已带来严重后果。中国企业仅具有对产业低端的加工能力,缺乏技术创新,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信息来源和销售渠道严重依赖海外供应商和进口商。

  以上几种现象交织一起,使得中国制造业的突出特点就是小而全,低水平重复建设,产业处于高度分割状态,过度竞争。这样的生产结构不符合国际制造业发展的潮流。据统计,我国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为3.8万元/人·年,是美国和日本的4%、德国的5.5%。

  中国的制造业可以分为三大类:一类是轻纺工业,包括食品、饮料、烟草加工、服装、纺织、皮革、木材加工、家具、印刷等,占我国制造业比重为30.2%;一类为资源加工工业,包括石油化工、化学纤维、医药制造业、橡胶、塑料、黑色金属等,占33%;第三类为机械、电子制造业,其中包括机床、专用设备、交通运输工具、机械设备、电子通讯设备、仪器等,约占35.5%。三类制造业存在大量的企业,积累了大量的“生产能力”,但是,这些生产能力绝大部分处于各自为战的“分割状态”,其物质的“生产能力”并没有在一个充满活力的制造业网络中充分发挥出来。只有在吸收了较多外资的制造业部门,如电子制造业、家电等领域,其参与国际分工、参与国际制造网络的趋势明显加强。

  持续和盲目的产能扩张不会带来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长期低水平的竞争和处于产业价值链末端,同样也无法带来中国经济的迅速现代化和质的飞跃。中国经济如需要在未来数十年继续保持持续发展,制造业应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很象今天我们在探询印度和中国过去20年变化差异原因的情形。

  改变中国制造业相对落后的核心是市场结构问题。即如何把高度分割化的制造业转向参与国际分工、与完整的产业链有机结合以及充分利用产业内各种资源。中国制造业的市场结构问题,是中国制造业在完成企业体制转轨、产能扩大、国内外市场开拓等一系列变革之后的一个新的尖锐问题。

  世界各经济大国制造业的发展历程一般分为三个明显的阶段。第一阶段以国内需求为主,进口处于低水平;第二阶段,为满足出口需求而开展外来专门技术的转让,国内生产能力随之获得增长;第三阶段,以结构变革为主,这一变革受国内外参与者迅猛的革新和激烈的竞争所推动。我们所期待的就是这样的一个结构变革。

  在过去数年内,中国制造业的有序增长已经得到东亚地区制造业网络化的积极推动。从产业演变趋势看,在东亚地区所形成的制造业网络化将进一步演化。而且这种制造业网络化的趋势对技术创新、技术转移、产业群发展、熟练工人的流动以及信息通讯技术的运用等方面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龙8long8中国

  东亚地区所形成的这种制造业网络化趋势,对过去10年以来东亚乃至全球的制造业发展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首先是大企业推动国际生产而产生了网络化的趋向,即在各产业领域的大企业是推动国际制造业网络形成的重要推动者;第二个趋势是行业内的专业分工引起的价值链的分解,从内部到外部供应链在发生变化;三是供应链中使用的信息技术使得网络化能够出现和发展;四是物流系统的发展推动网络化的成本在不断地降低;五是领先企业能够持续开展金融扩张、推动外包,同时供应商不断合并,这是制造业网络化的主要外在表现形式;六是制造业的供应商能够越来越早地参与设计和研发,使得供应商与最终用户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使得网络化的关系越发密切,各种参与者能够取得的价值在平均化;七是贸易关系的发展使得地区内企业的关系更加密切,网络化的趋势随之加强;八是最终客户的需求增长和需求内容的变化,强化了生产系统的地区整合,为网络化的发展的扩大提供源源不断的推动力。

  上述架构的全部核心是一个不断发展扩大的制造业市场化格局。在中国的许多制造业部门中,这种趋势在不断产生着,尽管其涉及的范围和深度尚有很大的潜力。生产力的积累和持续提高,并不完全取决于投资总量的持续扩大,而在于是否能够最有效率地将所有的投资存量发挥出来。这是国际制造业网络化对中国制造业的一个深刻启发。

  借鉴国际制造业网络化形成中的经验,是打破中国制造业传统的高度“分割状态”的必经之路。下列几种趋势非常值得中国企业关注,中国企业可以从这些趋势中寻找打破“分割”状态的敲门砖。

  第一,“反垂直一体化”趋势将有助于减缓中国制造业的分割化现状。所谓“反垂直一体化”是指企业集中在其核心业务。部分原因是需要快速创新适应产品生命周期、新产品高成本和复杂性、最终用户的要求以及资本市场的要求。所有这些都给企业从R&D、制造到市场营销新的压力。所以企业为响应这样的压力以及规避风险,许多产业部门和地区的企业需要将非核心业务外包。在电子、汽车等产业,外包是非常重要的。大企业(领先企业)侧重在他们认为能够产生和保持竞争力的方面(包括产品创新,市场营销,品牌发展等),而越来越依赖专门的供应商实现非核心功能。比如开发、营销和销售汽车、服装和电子产品的企业开始使用合同商,而自己则转向设计服务。很容易理解,领先企业这样做会能够保持市场份额而避免大规模的固定资本开支和纵向复杂的公司结构。“反垂直一体化”的趋势,为中国吸引外资提供了机会,同时为中国各种规模的企业提供了直接参与国际分工与国际产业链对接的机会。

  第二,信息技术的运用将有效地降低中国制造业现存的分割化生存状态。信息通讯技术使得企业能够较容易从地域和组织架构方面来整合价值链。处于价值链不同位置的企业会通过数据交换来协调生产活动和产品规格。以前这种协调活动需要垂直架构或者控制严密的供应体系。信息通讯技术极大地改变了供应链管理的效率和产品及零部件的设计。在供应链管理方面,ICT包括企业资源计划系统、BTOB的电子商务、电子数据库交换等。在产品及零部件设计方面,ICT的运用更加广泛,使得企业内部与国际同行之间协同更好。这一点对改变中国企业的高度分割化状态尤为关键。

  第三,重视和加强物流管理将提高中国制造业与国际产业群融合的能力和机会。能够迅速将货物搬运、降低运输成本使得“反垂直一体化”成为现实。一个网络化的体系非常依赖于物流体系,能够使专业化、外包、无缝隙生产整合等达到一个理想的水平。很容易理解,网络化需要日益增长的运输,而微薄的利润率需要降低库存,建立及时供应体系,更灵活地配送。东亚地区的物流增长非常之快。近年来,空运已经占到物流量的30%,而整个物流的增长速度在10%以上。物流管理的发展使得中国企业能够更加依赖于市场和一个逐步扩大的生产网络,同时使得中国企业与国际生产网络之间的对接成为现实。

  第四,制造业价值链中各种角色的不断变化能够为中国企业打破其生产和投资分割化状态提供机会。全球供应者的出现,使得领先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可以减少,而转向依赖国际网络中的国际供应商的生产体系。有了这样的生产体系,领先企业可以改变他们的供应商的地理位置而不需要大规模投资。这样产生的优势在于,可以在追求低成本生产策略或者就地生产并销售的策略。这两个策略都随着中国融入世界体系而越来越重要。而合同商则可以选择不同的采购商,分散自己的投资风险。这样的新生产结构给供应商提供了一些新起点:包括设计和工程承包、外包、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具备在任何地方或协调多个地方的运营。当然这些都需要建立创新能力。

  世界银行的研究表明,生产网络成为升级的一种手段,确实推动了东亚和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制造业网络发展的启发意义在于,中国企业能够逐步认识到如何可以融入国际分工中,应该采取什么样的途径。在中国今天许多产业出现制造能力过剩的情况下,这样的启发尤为宝贵,因为在供应导向的工业化过程中,国内的制造业企业能够有机会通过向当地跨国公司分支机构提供服务或者向远处的工业国家领先企业提供服务。更重要的是,待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比如今天的中国制造业水平阶段,中国的企业开始能够建立起其研究和设计能力,这些能力不仅能够带来收入,而且能够发展自己的品牌,甚至直接与发达国家的领先企业展开竞争。我们常常说的从OEM到ODM,再到OBM,即是这样的发展路径。

  尽管产业演变是一个历史的进程,但是我们不难从今天全球尤其是东亚制造业网络化的趋势中,寻找出一些中国制造业需要遵循的发展途径。总之,积极吸取产业网络化所带来的优势以及能够积极参加到网络化中去,企业需要具备的一个根本能力就是研究创新能力,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中国制造业要快速发展,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将其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之中。同时加大国内研发力量,努力提高集成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制造业从中低端产品加工厂向高附加值产品生产基地转移。


本文由:龙八_long8(中国)官方网站提供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2024 龙八(中国)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