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2012年1月1日,《长江新闻号》正式亮相。作为湖北卫视全新改版后重磅推出的一档国际时事评论节目,以“中国心世界观”为理念,解读事件,纵论天下。提出这样一个理念,当时的想法是什么?
梁云:从地理位置上看,湖北是中国的心脏,你看一下地图就知道了。“我在中国心,世界在我心”,表明湖北卫视“立足湖北、中部声音、全国一流、世界影响”的追求,湖北卫视希望能将频道打造成与中部崛起战略支点地位相称的文化窗口,成为与湖北经济社会战略地位相称的文化名片。《长江新闻号》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推出的一档国际时事评论节目。
我们的内容定位是“全球视野、中国视角、解读事件、纵论天下”,节目的核心价值是“强观点,精秘闻”,主打的是“长江评论”。新闻选题始终紧跟国际时事热点、焦点,做到“大事不缺位”;而报道角度和立场,又始终“以我为主”,解读和评论“不越位”。以大国情怀感人,以提供观点制胜,以中华民族的世界观观察世界,又站在全球的视野来关注中国。现在,《长江新闻号》视频几乎每天被凤凰、新浪、搜狐等门户网站全文转载,同时也引起了国外媒体的广泛关注。
记者:做国际时事评论节目,而且是湖北卫视制作量最大的一档日播节目,这是需要眼光和气魄的。都知道,评论是电视界公认难度最大的节目形态,《长江新闻号》为何选择挑战这样的高难度?
梁云:作为地方台,湖北卫视做国际新闻确实有很多先天不足:没有第一手的视频画面,没有独家的原创新闻,新闻线索几乎都是公共产品,时效性上没有任何优势可言……“全球视野、中国视角”,是王茂亮台长对这档新节目的总体要求。但是没有原创新闻,我们何德何能,仅仅依靠整合网上消息和报纸已经刊发的新闻,就做出了一档独具特色、观众喜看乐看的新闻?节目是晚上11点播出,在央视、凤凰卫视对全球热点事件全覆盖,在东方卫视等先行一步的情况下,我们靠什么打品牌?
正是出于对这些劣势和“短板”的清醒认识,《长江新闻号》从筹备第一天开始,就另辟蹊径,走差异化竞争的路子。在新媒体时代,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观众最需要的是对新闻资讯的深度解读,需要的是“有观点的新闻”。更重要的是,在信息渠道和思想价值观日益多元化的今天,观众渴望得到“多视角的评论”,他们往往不满足于获得一个观点,而是多个观点,甚至是完全相左的观点,以供他们分辨取舍,形成自己的判断。《长江新闻号》栏目内容涉及国际关系、地缘政治、军事热点、国家外交、突发事件、文明冲突等等,我们没有条件也不可能实现地方台记者在现场的报道,不可能彰显媒体参与事件现场的能力。然而,我们把报道的重点,放到对国际新闻事件的背景报道、影响分析、关联解剖上,那么,尽管我们不大可能去抢新闻的首发,但是在大多数媒体已经报道的基础上,用我们的这种理念组织报道,打破电视新闻评论单一事件、单一评论员、提供单一观点的现状,一样可以创造传播价值。我们有一个很好的先天性基础,深圳卫视的《直播港澳台》是王台在深圳创办并亲自带起来的,他有着一整套的思路、理念和操作上的经验。
目前,我们已经聚集了国内二百多位一流的国际问题专家,观点客观、理性、富有前瞻性,以我为主,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已经成为《长江新闻号》最鲜明的特色之一。此外,在形式上我们比较重视包装创新,启用国内最先进的虚拟演播室,实现了实景演播室和虚拟演播室的结合,最大限度地还原新闻事件现场。
记者:为了能在全国大战中突围,《长江新闻号》采取了“强观点,精秘闻”的方式,还摸索出了一套“1+N”的解读模式——用1个观点+N个故事生动解析国际时事。在制造新闻第二落点方面,你们颇有独到之处。
梁云:如今,越来越多的观众喜欢收看国际新闻。虽然国际新闻的收视率很好,但是开办国际新闻栏目,过去确实不是地方卫视的强项。《长江新闻号》之所以能够成功,就得益于我们找准了节目的定位:抓住国际新闻的第二落点。
《长江新闻号》拒绝简单的“资讯整合式”报道,我们的选题线索虽然都是当天的国际时事热点,但是在这里,你几乎看不到简单、重复的动态新闻,最多只是一个熟悉的“新闻由头”,更多的内容,则是在此基础上的二次发掘。我们在分析国际新闻收视人群的收视心态时,发现人们在收看国际新闻事件的同时,更多地是想了解新闻发生的诸多背景,也希望知道新闻事件产生的影响,还希望弄清与之相关的其他事件。我们日常看到的电视国际新闻,大多是国内外同行对新闻事件的现场播报,虽然也有一些报道加上了少量的背景,但往往浅尝辄止,观众不是很满足。
因此,我们强化了对新闻背景的挖掘,而且立足走揭秘路线。秘闻是什么?秘闻就是故事,没有人不喜欢听故事,特别是中国人。你制造了悬念,而且完全把他的胃口吊起来了,观众能不看吗?我们是做热点,但是决不按照常规的思路去分析热点,而是对新闻事件背景进行尽可能详尽的展现,把一个在国际上有影响的新闻事件放到国际背景下去感知、去比较、去思考,把热点作为一个发散的源头进行事件的揭秘。在行动上不断增加难度和时延,在因和果之间不断插入“遭遇”、“危险”、“获救”等元素并且最大限度地加以强化,一波三折,让观众始终处于一种兴奋、紧张、期待的状态——这就是电视人常说的设置“包袱”。不过,设置“包袱”绝不只是一种技术化的叙事手法,还要体现在电视新闻题材的选择和创新中。同时,不避矛盾,将冲突植根于题材,这才是电视新闻设置“包袱”的更高境界,也决定了节目的吸引力。我们在跟专家提前沟通时,会请他们在提供一个观点的同时讲三个故事,来证明这个观点是成立的。而且我要求编辑记者每天都要做一个新角度,一年下来就有365个新的角度,那么这个栏目呈现出来的气质肯定跟别人不一样。
记者:没有做过国际新闻,没有驻外记者,没有第一手的视频画面,没有独家的原创新闻,新闻线索几乎都是公共产品,如何做到挖掘秘闻?
梁云:依靠新媒体呗。新媒体确实给了我们机会。在第一波新闻大战中,我们败给了平面媒体。因为在民生新闻方面他们的信息收集网络非常发达,到处都是通讯员,那时候电视所有的民生资讯都来自于平面媒体。但是我觉得,网络的出现让我们不需要再去依赖报纸提供的线索,尤其是我们这种突破地域的关注国际、国内大事的节目,新媒体提供的资讯是任何一家媒体所不能够取代的。《长江新闻号》的运作方式可能有点不同于一般新闻栏目,制作团队有明确的分工:有人做整体的谋划,有人做背景的整理,还有人负责事件影响力方面的信息搜集。在现代专业分工的作用下,每一个人对他所在领域的观照更加在行,对素材的整理更加迅捷,对材料的取舍也更加准确。为了使报道更具专业水平,在一个大的新闻事件发生以后,我们都有专门的人员负责搜集、整理、编辑各个方面的社会反映,所以我们能在短时间内提供整个事件的详尽解读。
虽然是挖掘秘闻,但是《长江新闻号》在立场、语态和文风上,坚持家国情怀的原则,引导国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我觉得我们在自我站位上,必须要承担这样的责任,不能为了收视率搞噱头,非要这个国家跟那个国家打起来。可能这也跟我们中部省份的文化气质相匹配,所以在这方面我们比较克制,不是完全地去迎合市场、博取眼球。
记者:30多号人,平均年龄27岁,而且一半以上都是新兵,既没有新闻采写经验,也没有评论和国际新闻经验,有直播经验的也不多,大家却在压力下迅速成长。
梁云:是的。《长江新闻号》从筹备到开播,满打满算只有45天时间。45天做出一档全新的、高端的、有收视竞争力的国际时事和军事评论节目,而且是日播、直播,我们只有30多人又是一群国际新闻“菜鸟”,难度可想而知。筹备期加开播3个月,栏目组全员无休,每天十五六个小时,没有周末,没有节假日,春节也是在机房里度过的。早上8点准时召开选题会,定方向定版面,联络专家、梳理思路,晚上11点半直播结束,还要及时总结当天的工作,布置第二天的选题。当班的负责人还要每天撰写审片日志,总结当天的优缺点,做到日省日思。两年攒下来,日志差不多都有90多万字了,就像龙8头号玩家王台要求的,期期找差距,天天求改进。即使现在节目已经走上正轨,整个栏目组也保持着这样高效运转的传统。
一年的摸爬滚打,大家基本是“在战争中学习战争”。我也有意识地进行全员轮岗,让每一名员工阶段性地转战于编辑、编导、主编、统筹策划、线上直播等不同岗位,将他们培养成为“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多面手。现在栏目组已经逐渐摸索出一套完整的操作流程,这套流程上有20多个精细化分工的岗位,从早上9点到晚上11点半,每个岗位要干什么、怎么干,要达到什么标准,做了非常细化的规定。做了这个栏目以后,不管对于我,还是对于团队中的任何人,都是一种快速提升或曰蜕变。
记者:日播的直播节目,是在倒计时的情况下,分秒必争地审片。尽管如此,您也决不含糊,不轻易放行。
梁云:没错!有个副台长曾说,我像个“恶魔”。做电视最终是屏幕呈现效果的一个创作过程,在这个创作过程中每放弃一点,就是对最终效果呈现的一个折扣。这是一项没有绝对标准的工作,谁在这过程中要求得更精细,更接近于完美,或者说对自己更苛刻,谁呈现出来的最终效果就更好。为了坚持这个标准我几近疯狂。我对每一帧画面都要求严格,最多的时候一条片子改了30多遍。11点开播,8点开始审片,审了3个小时还只能边直播边审片。如果我放松了,可能大家看不出它有什么毛病,但是我就是要让它最大限度趋近完美,让团队知道我的标准在哪里。而且我的作风是发现问题立马解决问题,不想等,也不能容忍。
王台就绅士多了,他审片时不说你也不发脾气,就是不放行,让你不停地改。改多了记者编辑们也会想,是不是我在画面的拍摄上有什么毛病?是不是我在画面编辑上可能犯了一个惯性的错误?慢慢地,大家都朝着他的标准去修正自己平常的工作习惯。这是一种很强大的力量,牵引着每一个人都不由自主地往前走。所以既定的标准绝对不能降低。就这样,挺过突然进入新闻快车道的阵痛后,团队的成长是惊人的。一年时间足可以改变一个人,以前总觉得培养一个人至少得两三年,但现在几个月足够了。
记者:2012年1月1日,《长江新闻号》正式亮相。作为湖北卫视全新改版后重磅推出的一档国际时事评论节目,以“中国心世界观”为理念,解读事件,纵论天下。提出这样一个理念,当时的想法是什么?
梁云:从地理位置上看,湖北是中国的心脏,你看一下地图就知道了。“我在中国心,世界在我心”,表明湖北卫视“立足湖北、中部声音、全国一流、世界影响”的追求,湖北卫视希望能将频道打造成与中部崛起战略支点地位相称的文化窗口,成为与湖北经济社会战略地位相称的文化名片。《长江新闻号》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推出的一档国际时事评论节目。
我们的内容定位是“全球视野、中国视角、解读事件、纵论天下”,节目的核心价值是“强观点,精秘闻”,主打的是“长江评论”。新闻选题始终紧跟国际时事热点、焦点,做到“大事不缺位”;而报道角度和立场,又始终“以我为主”,解读和评论“不越位”。以大国情怀感人,以提供观点制胜,以中华民族的世界观观察世界,又站在全球的视野来关注中国。现在,《长江新闻号》视频几乎每天被凤凰、新浪、搜狐等门户网站全文转载,同时也引起了国外媒体的广泛关注。
记者:做国际时事评论节目,而且是湖北卫视制作量最大的一档日播节目,这是需要眼光和气魄的。都知道,评论是电视界公认难度最大的节目形态,《长江新闻号》为何选择挑战这样的高难度?
梁云:作为地方台,湖北卫视做国际新闻确实有很多先天不足:没有第一手的视频画面,没有独家的原创新闻,新闻线索几乎都是公共产品,时效性上没有任何优势可言……“全球视野、中国视角”,是王茂亮台长对这档新节目的总体要求。但是没有原创新闻,我们何德何能,仅仅依靠整合网上消息和报纸已经刊发的新闻,就做出了一档独具特色、观众喜看乐看的新闻?节目是晚上11点播出,在央视、凤凰卫视对全球热点事件全覆盖,在东方卫视等先行一步的情况下,我们靠什么打品牌?
正是出于对这些劣势和“短板”的清醒认识,《长江新闻号》从筹备第一天开始,就另辟蹊径,走差异化竞争的路子。在新媒体时代,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观众最需要的是对新闻资讯的深度解读,需要的是“有观点的新闻”。更重要的是,在信息渠道和思想价值观日益多元化的今天,观众渴望得到“多视角的评论”,他们往往不满足于获得一个观点,而是多个观点,甚至是完全相左的观点,以供他们分辨取舍,形成自己的判断。《长江新闻号》栏目内容涉及国际关系、地缘政治、军事热点、国家外交、突发事件、文明冲突等等,我们没有条件也不可能实现地方台记者在现场的报道,不可能彰显媒体参与事件现场的能力。然而,我们把报道的重点,放到对国际新闻事件的背景报道、影响分析、关联解剖上,那么,尽管我们不大可能去抢新闻的首发,但是在大多数媒体已经报道的基础上,用我们的这种理念组织报道,打破电视新闻评论单一事件、单一评论员、提供单一观点的现状,一样可以创造传播价值。我们有一个很好的先天性基础,深圳卫视的《直播港澳台》是王台在深圳创办并亲自带起来的,他有着一整套的思路、理念和操作上的经验。
目前,我们已经聚集了国内二百多位一流的国际问题专家,观点客观、理性、富有前瞻性,以我为主,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已经成为《长江新闻号》最鲜明的特色之一。此外,在形式上我们比较重视包装创新,启用国内最先进的虚拟演播室,实现了实景演播室和虚拟演播室的结合,最大限度地还原新闻事件现场。
记者:为了能在全国大战中突围,《长江新闻号》采取了“强观点,精秘闻”的方式,还摸索出了一套“1+N”的解读模式——用1个观点+N个故事生动解析国际时事。在制造新闻第二落点方面,你们颇有独到之处。
梁云:如今,越来越多的观众喜欢收看国际新闻。虽然国际新闻的收视率很好,但是开办国际新闻栏目,过去确实不是地方卫视的强项。《长江新闻号》之所以能够成功,就得益于我们找准了节目的定位:抓住国际新闻的第二落点。
《长江新闻号》拒绝简单的“资讯整合式”报道,我们的选题线索虽然都是当天的国际时事热点,但是在这里,你几乎看不到简单、重复的动态新闻,最多只是一个熟悉的“新闻由头”,更多的内容,则是在此基础上的二次发掘。我们在分析国际新闻收视人群的收视心态时,发现人们在收看国际新闻事件的同时,更多地是想了解新闻发生的诸多背景,也希望知道新闻事件产生的影响,还希望弄清与之相关的其他事件。我们日常看到的电视国际新闻,大多是国内外同行对新闻事件的现场播报,虽然也有一些报道加上了少量的背景,但往往浅尝辄止,观众不是很满足。
因此,我们强化了对新闻背景的挖掘,而且立足走揭秘路线。秘闻是什么?秘闻就是故事,没有人不喜欢听故事,特别是中国人。你制造了悬念,而且完全把他的胃口吊起来了,观众能不看吗?我们是做热点,但是决不按照常规的思路去分析热点,而是对新闻事件背景进行尽可能详尽的展现,把一个在国际上有影响的新闻事件放到国际背景下去感知、去比较、去思考,把热点作为一个发散的源头进行事件的揭秘。在行动上不断增加难度和时延,在因和果之间不断插入“遭遇”、“危险”、“获救”等元素并且最大限度地加以强化,一波三折,让观众始终处于一种兴奋、紧张、期待的状态——这就是电视人常说的设置“包袱”。不过,设置“包袱”绝不只是一种技术化的叙事手法,还要体现在电视新闻题材的选择和创新中。同时,不避矛盾,将冲突植根于题材,这才是电视新闻设置“包袱”的更高境界,也决定了节目的吸引力。我们在跟专家提前沟通时,会请他们在提供一个观点的同时讲三个故事,来证明这个观点是成立的。而且我要求编辑记者每天都要做一个新角度,一年下来就有365个新的角度,那么这个栏目呈现出来的气质肯定跟别人不一样。
记者:没有做过国际新闻,没有驻外记者,没有第一手的视频画面,没有独家的原创新闻,新闻线索几乎都是公共产品,如何做到挖掘秘闻?
梁云:依靠新媒体呗。新媒体确实给了我们机会。在第一波新闻大战中,我们败给了平面媒体。因为在民生新闻方面他们的信息收集网络非常发达,到处都是通讯员,那时候电视所有的民生资讯都来自于平面媒体。但是我觉得,网络的出现让我们不需要再去依赖报纸提供的线索,尤其是我们这种突破地域的关注国际、国内大事的节目,新媒体提供的资讯是任何一家媒体所不能够取代的。《长江新闻号》的运作方式可能有点不同于一般新闻栏目,制作团队有明确的分工:有人做整体的谋划,有人做背景的整理,还有人负责事件影响力方面的信息搜集。在现代专业分工的作用下,每一个人对他所在领域的观照更加在行,对素材的整理更加迅捷,对材料的取舍也更加准确。为了使报道更具专业水平,在一个大的新闻事件发生以后,我们都有专门的人员负责搜集、整理、编辑各个方面的社会反映,所以我们能在短时间内提供整个事件的详尽解读。
虽然是挖掘秘闻,但是《长江新闻号》在立场、语态和文风上,坚持家国情怀的原则,引导国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我觉得我们在自我站位上,必须要承担这样的责任,不能为了收视率搞噱头,非要这个国家跟那个国家打起来。可能这也跟我们中部省份的文化气质相匹配,所以在这方面我们比较克制,不是完全地去迎合市场、博取眼球。
记者:30多号人,平均年龄27岁,而且一半以上都是新兵,既没有新闻采写经验,也没有评论和国际新闻经验,有直播经验的也不多,大家却在压力下迅速成长。
梁云:是的。《长江新闻号》从筹备到开播,满打满算只有45天时间。45天做出一档全新的、高端的、有收视竞争力的国际时事和军事评论节目,而且是日播、直播,我们只有30多人又是一群国际新闻“菜鸟”,难度可想而知。筹备期加开播3个月,栏目组全员无休,每天十五六个小时,没有周末,没有节假日,春节也是在机房里度过的。早上8点准时召开选题会,定方向定版面,联络专家、梳理思路,晚上11点半直播结束,还要及时总结当天的工作,布置第二天的选题。当班的负责人还要每天撰写审片日志,总结当天的优缺点,做到日省日思。两年攒下来,日志差不多都有90多万字了,就像王台要求的,期期找差距,天天求改进。即使现在节目已经走上正轨,整个栏目组也保持着这样高效运转的传统。
一年的摸爬滚打,大家基本是“在战争中学习战争”。我也有意识地进行全员轮岗,让每一名员工阶段性地转战于编辑、编导、主编、统筹策划、线上直播等不同岗位,将他们培养成为“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多面手。现在栏目组已经逐渐摸索出一套完整的操作流程,这套流程上有20多个精细化分工的岗位,从早上9点到晚上11点半,每个岗位要干什么、怎么干,要达到什么标准,做了非常细化的规定。做了这个栏目以后,不管对于我,还是对于团队中的任何人,都是一种快速提升或曰蜕变。
记者:日播的直播节目,是在倒计时的情况下,分秒必争地审片。尽管如此,您也决不含糊,不轻易放行。
梁云:没错!有个副台长曾说,我像个“恶魔”。做电视最终是屏幕呈现效果的一个创作过程,在这个创作过程中每放弃一点,就是对最终效果呈现的一个折扣。这是一项没有绝对标准的工作,谁在这过程中要求得更精细,更接近于完美,或者说对自己更苛刻,谁呈现出来的最终效果就更好。为了坚持这个标准我几近疯狂。我对每一帧画面都要求严格,最多的时候一条片子改了30多遍。11点开播,8点开始审片,审了3个小时还只能边直播边审片。如果我放松了,可能大家看不出它有什么毛病,但是我就是要让它最大限度趋近完美,让团队知道我的标准在哪里。而且我的作风是发现问题立马解决问题,不想等,也不能容忍。
王台就绅士多了,他审片时不说你也不发脾气,就是不放行,让你不停地改。改多了记者编辑们也会想,是不是我在画面的拍摄上有什么毛病?是不是我在画面编辑上可能犯了一个惯性的错误?慢慢地,大家都朝着他的标准去修正自己平常的工作习惯。这是一种很强大的力量,牵引着每一个人都不由自主地往前走。所以既定的标准绝对不能降低。就这样,挺过突然进入新闻快车道的阵痛后,团队的成长是惊人的。一年时间足可以改变一个人,以前总觉得培养一个人至少得两三年,但现在几个月足够了。
上一篇: hinatoday
公司地址
广东省广州市龙八_long8(中国)官方网站联系电话
400-123-4567电子邮箱
admin@youweb.comCopyright © 2012-2024 龙八(中国)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