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龙八_long8(中国)官方网站 > 新闻中心 > 都是谁在说比亚迪不智能?
都是谁在说比亚迪不智能?
时间:2024-08-27 15:13:26 点击次数: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印象,7月底的时候,比亚迪说要帮Uber造“自动驾驶车辆”,大概十万台。

  这新闻本身没掀起什么波浪,毕竟网约车平台和车企合作造车也不是第一次,20年比亚迪就帮滴滴在巴西造过车,滴滴在国内也和埃安一起造。

  然而在新闻出来的同一天,马斯克的一句点评直接拔高到了中美车企路线之争的高度上:

  虽然看着比亚迪今年上半年全球约140万辆的销售成绩,很难感受到马斯克所谓的麻烦从哪来,但敏锐的读者都能感受到马斯克话里话外的意思:

  8月8日发布的新款海豹宣发时强调“主品牌首款搭载激光雷达车型、自研L2+级智驾、实现城区NOA。”

  同日有消息称,比亚迪旗下高端品牌方程豹的新车型豹8,部分车型将采用华为的高阶智驾。

  8月10日,在工信部申报《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最新清单中,比亚迪海狮07EV将提供车顶激光雷达作为选装件。

  经常关注比亚迪新车型的朋友都知道,比亚迪绝大多数时候的核心卖点,是“性价比”和“省钱亲民”,分析比亚迪的稿子大多围绕着“价格屠夫”和“百公里2.9L的油耗是怎么实现的”。

  “比亚迪不重视智驾”的观点也不完全是空穴来风,高管的一些表述确实容易引发遐想。

  比如2022年报交流会上,有投资人问及比亚迪在智能驾驶的发展进度和规划,王传福表示,无人驾驶那都是扯淡,弄个虚头巴脑的东西那都是忽悠,它(无人驾驶)就是一场皇帝的新装。

  又比如去年4月,比亚迪发言人李云飞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认为,与人类完全分离的自动驾驶技术非常非常遥远,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在外媒新闻稿里,这句话就变成了“比亚迪发言人表示,完全自动驾驶基本不可能。”

  近几年一路上行甚至反超特斯拉的毛利率水平,都是从生产成本里抠出来的,也就是靠硬件,而不是软件溢价。

  比亚迪的平均单车收入,从2020Q1的18.14万降低到2024Q1的14.13万,毛利率却在同期由21.5%上升到28%。

  也就是比亚迪一边降价,赚的钱反而更多了,说明比亚迪降本的幅度是超过降价幅度的。

  具体原因也是老生常谈的那几点,首先是碳酸锂价格下行,叠加比亚迪自产电池,随着规模的扩大,成本不断降低。

  其次是销量规模提升采购压价能力,以及部分车型的“降价减配”,比如2023年的冠军版调整电池容量/电机功率/中控屏幕大小,同样有降本的效果。

  不难看出,这些增厚比亚迪利润的因素,都是通过规模效应和压降硬件成本而实现的,这和传统制造业的竞争模式几乎完全一致。

  当然了,即便现在人人都知道“新能源车的下半场是智能化”,但事实上并没有哪家依托智能化取得竞争优势或是超强的盈利能力,特斯拉也不例外,在价格屠夫们的攻势下,毛利率从高点的30%已经降到15%左右了。

  最后一个常常被拿出来说比亚迪智能化不足的点,则是它终究是传统车企转型而来,优先发展硬件而“怠慢”了软件也是无可奈何。

  早在2018年,比亚迪推出了D++平台,宣称要开放341个传感器和66项控制权,可以让自动驾驶公司、互联网大厂、网约车平台以及个人开发者都有发挥的空间,简单来说有些类似华为的鸿蒙OS。

  到了今天,D++平台实际上已经没什么声音了,当年为其站台的周鸿祎和百度,现在分别牵手了哪吒和吉利。

  综上所述,比亚迪给外界的感知中,智能化好像一直都是一块短板,就连马斯克都有这种感觉。

  首先是研发费用,从2020Q1到2024Q1,比亚迪研发费用率从3.8%提升到8.5%,最新季度研龙8long8发费用绝对值高达106亿元,而同期特斯拉仅为5.4%。

  智能驾驶的研发上,比亚迪在算法、芯片、产业链等方面均有布局,目前已经投入4000多名研发人员,相比较来看,除小鹏超3000人外,其余主流车企均在千人规模。

  今年1月16日,王传福穿着一身工装,喊出了“整车智能,才是真智能”的口号,同时,比亚迪提出,到2024年底,将推出11款搭载L2+级辅助驾驶功能的车型,自研的“天神之眼”高阶智驾系统已经在汉EV、宋L、海狮07EV等车型上搭载。

  今年6月初,比亚迪成立“天璇”开发部,原有的智驾中心主要聚焦供应商外部整合的智驾方案,新成立的天璇开发部注重自研,负责人为原高合汽车智能驾驶总监许凌云。

  到了6月底,有消息称比亚迪又成立了一个智驾自研项目,明显展示出加码智驾的倾向。

  再加上近日比亚迪多个宣发方向,均以智能化作为核心卖点,事实上意图已经很明显——


本文由:龙八_long8(中国)官方网站提供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2024 龙八(中国)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