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晚,《艺术新闻/中文版》于上海浦东美术馆举办了创刊十周年庆典暨“因她之名”华人女性艺术特辑首发与同名纪录片启动仪式。在2023年度启动的“TANC100”系列之“因她之名”特辑与同名纪录片的拍摄,汇聚了当代艺术现场中,华人女性艺术实践者与知识工作者的书写、探索与行动,也由此缔结了一张跨时空的生命力之网。“因她之名”特辑与纪录片的制作与发布活动,得到了CHANEL的特别支持。
2022年,《艺术新闻/中文版》在其100期时策划出版了第一本“TANC100”特辑,主题为“为一个时代的艺术存档”,为上一个阶段的艺术历程留下了一份沉实的记录。在创刊十周年之际,“过去十年来,《艺术新闻/中文版》是艺术现场的见证者、报道者和参与者;在未来十年,我们更希望成为艺术生态的参与者与建设者。《艺术新闻/中文版》创刊十周年之际,我们希望将‘TANC100’系列带入一个面向未来的新开端。”《艺术新闻/中文版》出版人曹丹在活动现场表示,“TANC100”系列出版也以“因她之名”华人女性艺术特辑,以新的活力与希望寄予未来。
《艺术新闻/中文版》主编叶滢介绍,在2023年创刊十周年之际,“因她之名”华人女性艺术特辑将目光投诸于全球当代艺术范围内的华人女性创作者,并邀请十位女性评论人,从各自的研究方向出发,以不同维度梳理与分析华人女性艺术家的创作实践与思想延展,“十位评论人贺潇、贺婧、何伊宁、富源、龙星如、黄韵奇、廖雯、翁笑雨、戴章伦和陈嘉莹,将我们带至21世纪第二个十年的中国当代艺术现场,在绘画、雕塑、摄影、影像、科技艺术乃至人工智能等向度,展开关于女性艺术创作的论述。此外,她们也回访了上个世纪90年代中国的女性艺术现场,并将视野拓展到当代海外华人女性艺术的创作研究,深入探究了华人女性艺术家的生命意识。而在性别认同边界之处的流动与书写则为这本特辑留下了开放性的尾声。”
参与“因她之名”华人女性艺术特辑创作的评论人黄韵奇、陈嘉莹、贺婧、廖雯,《艺术新闻/中文版》主编叶滢,评论人翁笑雨、贺潇与富源
十位评论人贺潇、贺婧、何伊宁、富源、龙星如、黄韵奇、廖雯、翁笑雨、戴章伦和陈嘉莹,将我们带至中国当代艺术现场,在绘画、雕塑、摄影、影像、科技艺术乃至人工智能等向度,展开关于女性艺术创作的论述
本期特辑亦附有由参与此次特辑撰稿的10位评论人与《艺术新闻/中文版》编辑部推荐的100位当代女性艺术家的名单及其小传。“这100位当代华人女性艺术家的出生年代跨度长达半个世纪,无法揽括近年涌现的女性艺术浪潮的全部名字,我们也期待倾听更多的声音,持续更新这份名单——我们现在所做的,只是缔结女性艺术生命力之网的一个起点。”叶滢说道。
上:《艺术新闻/中文版》《艺术世界 ArtReview》《艺术界LEAP》出版人曹丹在活动现场发言
“在过去的五到十年之间,有越来越多的女性的艺术工作者,以评论人、策展人、研究者的角度,从各自的研究方向进入到艺术领域的进程中。它代表着一种可能看起来没有那么激烈、一种更绵延的力量,它更像是一张流动的网络。这个网络的存在,其实是以很高的关切和关照,甚至是一种天然的互相支持的感受所支撑的。”正如策展人、艺术评论人龙星如在《因她之名》纪录片中所言,以“因她之名”特辑为起点,正在制作中的同名纪录片进入近年在中国当代艺术领域涌动的女性智识声场之中,在艺术实践、媒介研究与女性主义的交汇点上,对女性艺术展开多个维度的叙述与观察。
在“因她之名”预告片中,在艺术创作、媒介研究与女性主义的交汇点上,评论人贺潇、贺婧、富源、龙星如与黄韵奇展开了基于专业视角的讲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女性艺术工作者以评论人、策展人、研究者以各自的方向进入到当代艺术的发展进程中
“TANC100”2023年年度特辑“因她之名”特别聚焦华人当代女性艺术家,邀请了共同参与本期特辑创作的廖雯、翁笑雨、富源、贺婧、贺潇、陈嘉莹、戴章伦、黄韵奇等评论人,尹秀珍、向京、段建宇、周力、姜杰、胡晓媛、张如怡、陈哲、杨圆圆、童文敏、崔洁、费亦宁、曹舒怡、龙盼等艺术家与特辑设计师孟鑫来到特辑首发与同名纪录片启动仪式现场,到场参与庆典活动的还有十年以来与《艺术新闻/中文版》同行的上海摄影艺术中心创始人刘香成与上海摄影艺术中心艺术总监凯伦·史密斯(Karen Smith),UCCA尤伦斯艺术中心馆长兼CEO田霏宇(Phil Tinari),北京画院院长吴洪亮,长征空间创始人、中国美术学院当代艺术与社会思想研究所所长卢杰,中国美术学院国际设计博物馆馆长张春艳,金鹰美术馆主席王宣懿,蓬皮杜艺术中心驻华代表、策展人费保罗(Paul Frèches),上海明珠美术馆馆长李丹丹,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展览部主任黄宓与浦东美术馆展览总监张妤等艺术机构的代表。
龙8long8中国
作为一名资深的艺术机构领导者,UCCA尤伦斯艺术中心馆长兼CEO田霏宇在当晚的活动现场讲到:“《艺术新闻/中文版》团队选择以这个形式和内容来庆祝创刊十周年是非常合适的,这代表着我们正在共同塑造的艺术生态所需要的新力量。UCCA在成立之初,希望能够建立起全球化的信息网络,并希望建立一个立足于中国的国际视角来看待当代艺术生态。在发展的进程中,我们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性别问题。2017年我们在美国古根海姆博物馆策划的 ‘1989年后的艺术与中国——世界剧场’中,女性艺术家比例在70多位(参展)艺术家中并不理想,我们当时进行了自我批判与探讨。UCCA在过去几年的行动中开始有意识地去思考如何平衡不同的角度。同时,UCCA的成就也是许多女性同事的成就,她们为机构带来了许多贡献与思考。我也希望能够与这批优秀的女性艺术工作者继续共事,去讨论一些新的问题和议题。”
英国国家肖像博物馆香奈儿文化基金委任策展人、艺术史学家弗拉维亚·弗里杰里博士以视频形式分享了她的工作经验
在面对和回应女性艺术发展的道路上,国际艺术界如何重新重塑女性艺术在艺术史中的位置?艺术机构如何从收藏和研究等不同方面进行变革?英国国家肖像博物馆香奈儿文化基金(CHANEL Culture Fund)委任策展人、艺术史学家弗拉维亚·弗里杰里博士(Dr. Flavia Frigeri)以视频的形式分享了她自2019年以来,作为香奈儿文化基金委任策展人在英国国家肖像博物馆的工作经验。弗里杰里博士所领导的“重塑叙事:肖像中的女性”(Reframing Narratives: Women in Portraiture)项目旨在强化女性艺术家和被刻画的女性对象在肖像画中的能见度,在香奈儿文化基金的支持下,她促成了许多女性艺术家相关作品的收藏,并提高了女性肖像画在馆藏中的占比。
弗里杰里博士在国家肖像博物馆的实践工作是香奈儿文化基金在全球展开的艺术支持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延续和传承品牌创始人 Gabrielle Chanel 对文化艺术的慷慨赞助,香奈儿文化基金于2021年成立,致力于推动当代文化艺术,通过与不同国家地区的博物馆和艺术机构展开合作,包括英国国家肖像博物馆、巴黎蓬皮杜中心、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等,支持全球范围内当代艺术的创新者和新生力量,以在地化的形式探索讲述艺术的新视角。2021年,香奈儿文化基金设立了CHANEL Next Prize奖项,对所有活跃在音乐、舞蹈、表演、视觉艺术领域中的不同年龄、性别和国籍的艺术家开放,每届选出十位在这些领域具有开创性的艺术家,并为他们提供资金和资源支持。
CHANEL亦积极参与支持中国本土的视觉艺术、电影等领域的发展。在视觉艺术方面,2021年由香奈儿文化基金与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共同发起“新文化制作人”项目,以激发中国当代手工艺和建筑领域的崭新理念和焕新实践,今年7月,该项目将迎来第二季“活性建筑”。从2021年开始,CHANEL与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携手发起了集美·阿尔勒“影像策展人奖”,致力于发现和培养优秀中国青年影像策展人和研究者。
在2020年的特殊时期,《艺术新闻/中文版》与CHANEL共同开启“致敬勇气”线上系列专栏;为了进一步支持女性艺术的发展,2021年,《艺术新闻/中文版》与CHANEL共同发起了“创意赋能女性”系列论坛,支持女性以及新生代创作者在视觉艺术、表演艺术、舞蹈、音乐和文学等创意领域发声。2022年启动的“创意赋能未来”系列论坛,给予改变规则、重新定义并引领未来的文化创作者更多的关注与支持,聚焦当代文化的活跃节点,编织新的创造力之网。2023年,《艺术新闻/中文版》与CHANEL一同启动的全新年度文化项目(Culture Program),开启了一系列聚焦于可持续发展与社会责任、助力女性艺术与新生代发展的出版、论坛和教育项目。
《艺术新闻/中文版》是国际权威的艺术媒体The Art Newspaper的中文版,由超媒体集团(前现代传播集团)与 The Art Newspaper Ltd 于2013年合作出版,与其他六种语言的版本,共同分享与拓展国际艺术网络,为全球华语读者报道中国和国际艺术界的动向,带来第一手艺术讯息和独家分析,月度出版的《艺术新闻/中文版》与即时更新的APP “艺术新闻iArt”以及网站 ,展现从艺术创作、博物馆、展览到艺术市场的全方位艺术生态,以及艺术与社会、文化、科技与商业的联系与发展趋势。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公司地址
广东省广州市龙八_long8(中国)官方网站联系电话
400-123-4567电子邮箱
admin@youweb.comCopyright © 2012-2024 龙八(中国)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