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龙八_long8(中国)官方网站 > 新闻中心 > 分享 传统媒体的内容生产模式创新
分享 传统媒体的内容生产模式创新
时间:2024-06-27 11:37:26 点击次数:

  在运行近四年后,笔者尝试通过既有的公开资料,总结媒体工作室的运行效果,梳理它与创建者的关系,研究它在未来面临的挑战,思考这种内容生产机制是否可以大规模推广以及如何推广的问题。

  亚马逊有一条“两个披萨团队”的宗旨,即团队要小到吃饭只需要两个披萨(6-10人)。通过组建小型团队,亚马逊可以同时上马许多项目,这样各个团队就可以勇闯更多的死胡同,搜寻新产品或服务。这种小团队多项目的模式,也为媒体所采纳并实行。国内,较早建立工作室的是广播和报纸,如2000年天津人民广播电台建立的“刘杰工作室”、2003年《深圳特区报》的“徐华新闻工作室”等,这些工作室的共同特征是以民生新闻为主,为排忧解难、实行舆论监督,为媒体获得读者认可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建立工作室,可以看作传统媒体在面临垄断性的职业地位逐渐丧失和维持其发展的商业模式逐渐失效这两大挑战的一种创新,这种局部的内容生产层面的探索具有试验性质,也给传统媒体的组织结构、品牌塑造、商业模式等带来了新的可能。

  2016年之后,各家媒体又纷纷创建侧重于融媒体实践探索的工作室,多采用项目制,以推出重磅融媒体产品展示专业水准。2016年,人民日报社中央厨房启动了第一批“学习大国”“侠客岛”“麻辣财经”等12个融媒体工作室(至今已有40多个)、广东广播电视台成立了“黎婉仪财富管理工作室”等5个工作室;2018年,海南日报报业集团建立深读融媒工作室,湖南卫视(12个)、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18个)、天津海河传媒中心(61个)、无锡广电集团(13个)、河北广电集团(11个)等也推出工作室;2019年,安徽广播电视台推出60家融媒体工作室、河北广播电视台(集团)首批建立11家工作室、《扬州晚报》和“扬州发布客户端”共同推出了18个融媒体工作室、天津津云新媒体集团建立了20个工作室。

  1.增加优质融媒体作品供给。工作室通过挖掘并充分发挥内部人才的专业优势,通过申报、遴选等程序,多家媒体充分挖掘单位内部的生产潜力,通过自由组合的方式,激发员工积极性;探索内容呈现上的多媒体化,推出有竞争力的、广受欢迎的融媒体产品,挖掘并彰显传统媒体的内容生产品质。

  2.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收益的双提升。尤其是广播电台建立的工作室,不少都取得了收听率和营收的双提升。可以说,工作室改革是为了盘活组织内部资源存量,但其最终目的在于对接市场,创造价值的增量。

  3.带动组织管理创新。工作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承担媒体内部孵化器的作用,实现媒体的创新创业诉求,带动组织内部创新和管理创新。如果从顶层制度上对工作室的实践与运行进行制度化管理,有助于传媒机构实现生产关系的革命。

  4.孵化新产品。工作室的运行,多以项目制或产品化为核心,有助于凝聚优秀人才的创意,借助多方位的支持,进行内容生产和产品研发的探索。如湖南广电通过工作室的创建与运行,逐步构建起了“芒果M+”融媒体生态体系和用户体系。

  1.定位明确。工作室并未打破原有新闻生产的组织架构,但人员组织具有灵活性,可以根据项目或内容生产需要组织团队,发挥成员各自优势,提高内容创新能力和制作水准。例如人民日报中央厨房的“侠客岛工作室”,聚焦时政新闻解读,2018年荣获中国新闻奖媒体融合奖一等奖;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的“赵杨名记工作室”聚焦热点法制话题,荣获广东省委宣传部评选的2017年度优秀媒体融合奖。

  2.运作高效、灵活。主要体现在人员组织的灵活和酬劳分配的灵活性。一般的工作室都拥有较多的自主权,也可以从媒体获得更多的支持,运作模式高效、灵活,人员安排可以跨部门、跨专业、跨媒体甚至跨地域。

  3.组织结构扁平化。相比于科层制管理模式,工作室模式依靠其灵活的组织和运作方式,沟通效率更高、更能激发员工积极性,增强责任感。一般的媒体工作室作为试验田,拥有一定的与项目相匹配的人事权、财权,在不少方面都可以自主决策、自主运营,管理层级少,通过媒体赋予的权、责、利,容易实现团队成员的自我驱动,进而实现超额价值。

  4.连通多种资源。工作室在内容生产层面,具有跨部门、跨专业、跨地域等特点;在资源对接层面,则可以打通内容、设计、运营、推广、广告等环节,实现更有效率的资源整合与对接,发现更多的机会。

  5.打造媒体品牌。工作室多是以自身的记者或主持人等为核心,联合志同道合的业务骨干组合而成,更容易出精品,并在特定领域发挥既有的资源优势和口碑优势,打造个人或团队的品牌价值,当多个工作室的品牌打响之后,媒体自身的品牌影响力也会得到提升。

  面对新媒体发展的流量逻辑,专业媒体机构也在进行生产单元的重构和探索,这种业务骨干的组合方式,可以发挥团队成员的核心竞争力,实现1+12的效果,有利于在短时间内制造爆款,在细分领域打造品牌。

  典型的如人民日报中央厨房组建的“学习大国”“侠客岛”“麻辣财经”“半亩方塘”等40多个侧重点不同的品牌工作室,已经发布了数千件融媒体作品,在特定领域都积累了忠诚度颇高的粉丝,丰富了党报内容的呈现形式。

  除了直接针对重点、热点、突发新闻事件,直接发声、答疑解惑,适时进行舆论引导,还有些媒体如《光明日报》、海南日报报业集团等直接将工作室的模式引入新闻评论的生产,并取得了较好的传播效果。

  从既有实践看,定位明确的工作室更容易打造“IP”,并维持常态化运营,并且有向新媒体平台拓展的能力和动力。如中国新闻周刊“有意思”工作室的动漫IP“哎呀我兔”,推出了多个爆款内容,颇受好评。

  王辰瑶教授认为,报纸应该尽快将“技术创新”这种延续性创新策略调整为“内容创新”。首先,报纸应该倚重而非放弃核心资源;其次,应通过协同内部行动者释放编辑部的创造力,并坚持“对外开放”,与外部行动者充分合作,重建内容开发的流程;再次,要引领新的新闻文化价值观,回归新闻业的公共性和社会功能。传统媒体管理层要高度重视内容的创造和生成流程,充分发挥内容生产组织的创新力。

  融媒体工作室在探索内容表现形式多样化,提高新媒体端影响力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对于舆论监督和引导还较少涉足,也面临着娱乐化的倾向。在运作中,并未实现深层次的资源流动和报道边界的突破,如何发挥传统媒体的内容报道优势,则是未来诸多工作室需要考虑的问题。

  工作室考评标准的科学化与多元化、管理方式的精细化、内部管理和整体升级会影响其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管理者应强化服务能力,探索规范化的管理机制、保障机制,建立稳定的人才培养体系,以矩阵式的思维,平衡内部多个工作室之间的关系。调动存量资源,包括政务、社区、受众资源、内容IP资源等为工作室赋能,让工作室真正成为创新的引擎。

  此外,工作室制度在多大范围内具有可推广性、内部配套机制和资源调配问题、工作室的持续投入和商业价值归属问题、人才发掘与培养以及流失问题、商业成功之后的财务决算问题等也是媒体决策者需要面对的问题。

  工作室制在拓展传统媒体核心竞争力、塑造品牌等方面不失为一种有价值的探索。未来,如何挖掘和培育新人,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金待遇,以特定内容整合用户与客户资源、拓展产业链条,是工作室持续运行必须面对的问题。

  本文为2016年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资本、技术、制度影响下的网络媒体内容生产研究”(编号:2016BXW028)阶段性成果】龙8体育官网


本文由:龙八_long8(中国)官方网站提供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2024 龙八(中国)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