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龙八_long8(中国)官方网站 > 技术文章 > 【大江东去】水润“四地”育生机 一滴水的高原奇遇
【大江东去】水润“四地”育生机 一滴水的高原奇遇
时间:2024-10-02 04:15:27 点击次数:

  央广网西宁10月1日消息(记者汪晓青)“嘀嗒!”格拉丹东雪峰下缘倒挂的冰柱上,一滴晶莹的水珠嘀嗒落地,开启了奔流不息的万里征程。

  青海,是维系着全国乃至亚洲水生态安全命脉的腹地,这里每年有600亿—900亿立方米的源头活水源源不断地向下游输送,被称为“三江之源”“中华水塔”。

  为“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青海各族人民扛牢源头担当,数万名生态管护员以脚步丈量世界屋脊,守护这片高原山水,守护家乡绿水青山。丰盈的水资源,也带给了生活在这里的群众最朴素的机遇,孕育出青海打造产业“四地”的勃勃生机。

  蓝天白云下,碧波荡漾的青海湖仿若一块蓝宝石,镶嵌在高原俊峰和绵延的草原上,金黄色的油菜花沿湖绽放,热情欢迎着八方宾朋。

  在刚刚过去的端午假期,青海湖二郎剑景区别出心裁上演了一场集合青海社火高跷表演、端午民俗体验、湖畔音乐节等丰富内容的好戏,吸引3万余名游客。

  在青海游玩,可谓是举步换景。祁连山腹地山林俊美,门源数十万亩油菜花盛开如海,泽曲湿地飞鸟成群……青海得天独厚的自然美景,为生态旅游发展奠定了基础。

  青海被誉为“万山之宗”,有昆仑山、祁连山,孕育了昆仑传说、西王母神话等许多神话;青海也被称为“万水之源”,长江、黄河、澜沧江均发源于青海;这里有5000多个湖泊,4200多条河流纵横交错,这些都是青海发展生态旅游最好的基础条件。

  青海省副省长刘涛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5月24日举行的“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青海专场上表示,青海将呵护好“生灵草木”,守护好“山宗水源”,发挥好“生态优势”,龙8游戏唯一官方网站培育一批世界级生态旅游资源品牌,许多人心驰神往的三江源溯源之旅、青藏高原雪山探秘之旅、国家公园生态体验之旅,都将成为可即可近的现实之旅,青海将建立健全旅游服务体系,为广大游客提供一个安心、放心、舒心的青海之旅。

  当前,青海正在着力打造以西宁为中心、以青海湖生态旅游圈为环、东南西北多带的“一芯一环多带”生态旅游发展新格局。碧波荡漾青海湖、“天空之镜”茶卡盐湖、多彩翡翠湖、祁连山下好牧场、门源花海等都享誉国内外,大美青海、山宗水源的品牌将会越来越响。

  绿色为底,山水成景,水资源的盈润造就了青海的生态之美,也是青海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的“底气”。

  穿梭在翠绿欲滴的冷凉蔬菜种植基地,一双双巧手从高原雪山豆苗上掠过,一捏一提间,嫩绿的豆苗就被收入囊中。经过分拣、打包、装运,鲜嫩的豆苗搭上飞机运往香港市场。24小时后,香港当地居民就可品尝到来自高原的冷凉蔬菜。

  冷凉蔬菜是指适宜在高海拔和气候冷凉地区夏季生产的蔬菜,又叫夏秋蔬菜或错季蔬菜,其最适宜生长的温度在17摄氏度到25摄氏度之间,而海东市互助县等地的气候刚好适合。

  今年,互助县在南门峡镇、林川乡、台子乡等乡镇共种植豆苗4700亩、荷兰豆1500亩、鲜食蚕豆600多亩,高原冷凉蔬菜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不仅丰富了“菜篮子”供应,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带来了积极助力,也推动着当地蔬菜产业向绿色有机、包装加工、冷链配送全产业链方向发展。

  据青海省商务厅最新统计数据显示,自去年8月高原冷凉蔬菜直供香港以来,青海省蔬菜已累计出口1017吨,出口备案基地面积已达2.35万亩,高原冷凉蔬菜已成为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

  在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方面,青海充分发挥青藏高原“超净区”地理生态优势,坚持提质、稳量、补链、扩输,现有1.5亿多亩有机监测草原,800多万头只牛羊已实现原产地溯源,鲑鳟鱼产量占全国的近四成,青海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有机畜产品、有机枸杞、冷水鱼生产基地。

  眼下,青海正在有序推进都兰枸杞、泽库牦牛、门源青稞油菜、共和藏羊等4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累计创建15个农业产业强镇、33个省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和50个省级农牧业产业化联合体。湟中区、海晏县入选第二批国家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名单,循化县成为第三批全国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培育国家级龙头企业3家和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省级龙头企业5家。主要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2%。

  同时,青海着力打造的“青字号”品牌也逐渐响亮。“净土青海·高原臻品”等农牧业品牌受到市场认可,青海牦牛、青稞等16个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在央视及北上广城市发布品牌广告。柴达木枸杞入选中欧互认地理标志农产品清单,鲑鳟鱼养殖获得农业农村部绿色食品认证和出口欧洲许可,成为国内唯一获准出口省份。青海省牛羊肉、油料、青稞、枸杞等大宗绿色有机产品输出能力稳定增强。

  “青字号”农牧产品以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走向国内外市场,来自高原的绿色好味被越来越多的人摆上餐桌。

  茶卡盐湖景区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这里不仅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也是全国绿色食用盐生产基地,原盐储量4.5亿吨。

  作为一座极富开发价值的“盐矿”,茶卡盐湖拥有着许多有趣的周边。在景区里,可以看到精细打磨制作的盐雕,可以品尝“大青盐”冰淇淋,可以探索到许多由“盐”衍生而来的新奇产品。

  不仅如此,据青海省盐业股份有限公司的统计,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茶卡盐湖和柯柯盐湖两大盐湖的可开采湖盐储量约达14亿吨,“茶卡”牌食用盐年产能为30万吨,食用盐储量可供全国人民食用70年。

  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境内的察尔汗盐湖拥有我国最大的可溶性钾镁盐矿床。多年来,以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为主的盐湖开发企业,以“资源+资本+科技+市场”发展模式,通过科技创新推动盐湖资源高效开发利用,盐湖钾、钠、镁、锂资源开发形成的产业链,正在不断延伸。

  在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方面,青海坚持有序开发、绿色发展,制定了一揽子规划、方案和政策举措,攻克了许多世界级技术难题,制定了盐湖领域10多项国家和行业标准,逐步形成了钾、钠、镁、锂、氯五大产业集群,去年(2023年)盐湖产业产值达到580多亿元,钾肥产量占全国的77%,为端牢中国饭碗、支撑新能源、新材料发展作出了青海贡献。

  洁白的盐花,翡翠般的盐湖,这份大自然造物带来的厚泽,正在助力青海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

  水丰光富风力好,优秀的先决条件,让青海成为我国重要的战略资源储备基地和能源基地。

  在海南藏族自治州,从塔拉滩上的光伏发电园区到龙羊峡水电站,构建起风光水热储“五位一体”清洁能源发展格局,推动清洁能源高比例、高质量、市场化、基地化、集约化发展的产业革命;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清洁能源企业在这里集聚发展,已逐步形成千万千瓦级新能源产业集群,进一步推动柴达木盆地经济发展绿色转型;在西宁,一条涵盖多晶硅—单晶硅—切片—太阳能电池—光伏组件完整的光伏产业链发展初具雏形,实现了“上游制造保障下游发电、下游发电促进上游制造”的循环发展体系,为青海省乃至全国的光伏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装备支撑保障。

  近年来,青海省深度挖掘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潜力,稳步推进光热、地热、干热岩等开发利用,清洁能源第一批、第二批大基地进展顺利,海南戈壁基地、柴达木沙漠基地纳入国家规划布局方案。加快先进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及产业化步伐,全国首个100%利用清洁能源运营的大数据产业示范基地等项目相继建成。

  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青海始终坚持规划、政策、基地、项目、企业“五位一体”推进。2023年,青海省清洁能源装机突破5100万千瓦,占总装机的93%,新能源装机突破3800万千瓦,占总装机的69%,占比均居全国首位。建成了全国首条全绿电大通道,向全国15个省区市源源不断输送绿电,青海绿电点亮了北京大兴机场、杭州亚运会赛场,正在规划第二条、第三条绿电大通道。同时,青海构建了较完整的光伏产业链,在西宁南川工业园有一条“光伏街”,聚集了10多户光伏能源制造业头部企业,形成了产业集群。

  在72万平方公里的高原大地上,水自高山流下,润泽草木,激活山林,滋养万物,也孕育出“四地”澎湃的生机。

  在72万平方公里的高原大地上,水自高山流下,润泽草木,激活山林,滋养万物,也孕育出“四地”澎湃的生机。


本文由:龙八_long8(中国)官方网站提供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2024 龙八(中国)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