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龙八_long8(中国)官方网站 > 技术文章 > 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津云系列访谈首期聚焦天津经开区!
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津云系列访谈首期聚焦天津经开区!
时间:2024-09-05 13:52:01 点击次数:

  日前,津云新媒体特别策划推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 津云系列访谈》专栏,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践行习“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上善作善成”的重要要求。第一期邀请了天津经开区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洪世聪,PPG工业公司亚太区总经理延彩明,以及经开区投促办主任王峥、发改局局长李伟华、政务办主任孙启俊来到津云中央厨房,畅谈改革动力、创新活力。

  刚刚结束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着重提到要全面深化改革?天津经开区可以说因改革而生,伴改革成长,请洪书记先说说,近年来经开区实施了哪些重大改革措施?积累了哪些已复制推广,或可复制推广的经验?

  洪世聪: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的又一次总动员、总部署。全会围绕新征程上党的中心任务,就全面深化改革进行专门部署,标志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开启了又一次新的跃升。这既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续篇,也是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

  天津经开区是改革的产物,成立40年来,在一片盐碱荒滩上创造了开发开放的发展奇迹,创造了许多首创性、标志性改革,为国家贡献了很多创新经验,成为全国开发区的标杆。最早践行“立法先行”管理模式。率先出台《天津经开区管理条例》等四项法规,成为依法治区先行者。最早探索“经营环境”新型理念。建区之初即提出“投资者是帝王,项目是生命线”口号,建设“仿真国际投资环境”,率先打造“新九通一平”投资环境。最早实行“滚动开发”高效路径。采取“规划一片、开发一片、收益一片”模式,强化区域开发的可接续和持久性,提出70年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的融资划片开发。最早发挥“产业规划”引领作用。1997年即提出产业经营理念,2018年以来,深入研究提出当前“4+1”主导产业体系,产业发展更聚焦。

  党的十八大以来,天津经开区继续勇担使命,聚焦重点领域,探索系统性、集成化的改革举措。

  一是持续深化自贸开放改革。发挥自贸区中心商务片区“先行先试”优势,截至目前,探索形成110项改革创新经验在全国和天津市复制推广,其中全国复制推广经验案例13项。当前,天津经开区已经成为中国北方金融创新高地,在多领域形成一系列“首创”成果:跨境投融资领域落地全国首批外资私募证券基金管理机构、首笔金融租赁跨境绿色贷款业务、首只专门投资国际新兴市场的主题基金、北方首批QDLP试点等。金融创新领域建立目前全国唯一的商业保理行业创新基地,推出两批共30条商业保理行业创新举措,打造“全国商业保理行业峰会”“央企保理五十人论坛”等品牌活动,聚集保理企业近160家,保理资产总额超过1500亿元,占全国1/5。推出首个应用商业保理行业团体标准、首创保理企业全线上债权确认融资模式、首批保理公司接入央行企业征信系统、首落跨境人民币国际保理、数字人民币保理业务、首发保理公司债券、首创碳配额“双质押登记”租赁融资新模式等。形成一系列典型案例,比如,中企云链与渤海银行全国首笔“云租E信”落地,为某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实现高效在线融资,解决企业难题。新经济领域落地全国首批(北方第一家)民营银行、全国第一家保险国际救援公司、全国第一家互联网保险创新试点机构等。围绕高标准营商环境建设,也开展了大量富有成效的探索,包括首落平台经济“一企一证”审批模式、首发省级ESG评级标准、首创消费金融司法审判新模式等。

  二是持续深化审批服务改革。近年来在两个方面特色突出:一方面加快升级工业项目审批服务。2019年,推出“泰达工改1.0”方案,提出以“一张蓝图、一套表格、一个窗口、一个系统、一套机制”的“五个一”改革。2020年推出“2.0”方案,通过“清单制+告知承诺制”对简易低风险、既有建筑改造、带方案出让用地等三类项目优化流程、压缩审批时间。2021年推出“3.0”方案,提出“区域评估”“在线”方案,推出桩基先行、分段审批等创新举措,实现项目拿地到开工全流程用时不超过100个自然日。目前正在推动“5.0”方案实施,向更多区域、更宽领域复制推广。同时,实行重点项目专班统筹、项目服务“专家+管家”机制,推行“容缺后补”“以函代证”等措施,加快项目落地。另一方面不断深化跨省通办审批改革。我们联合京津冀14个国家级经开区成立“京津冀三地国家级经开区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合作联盟”,加强三地政务协同,推动四批共179项事项在京津冀三地自贸区“同事同标”,242项高频事项三地跨省通办,发布110余项政务服务改革创新政策,被商务部作为经验推广。今年5月,与北京经开区、河北雄安新区率先在三地开展准入准营一体化先行先试,打造“跨省通办”升级版等。

  三是持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坚持打造一流国有资本资产投资运营公司、一流城市综合运营商、一流产业综合运营商、一流园区综合运营商为目标,聚焦“六化”系统推进国企高质量发展攻坚行动。实现专业化整合,坚持同质业务合并、相关业务成链,优化国有资本布局,明确主责主业,注重做专做强,全力打造五大国企集团;加快市场化转型,坚持市场化导向谋划项目、拓展业务、对外投资、降本增效,不断提高国企城市经营能力、园区运营能力、产业投资能力、智慧管理能力。创新手段开展资源资产盘活工作,成功发行天津市首单基础设施公募REITs。完善现代化治理,各集团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实现集团架构扁平化,坚持人员向生产经营一线倾斜,以“强内控、防风险、促合规”为目标持续规范国企管理。积极打造符合市场化要求的新型政企关系,关键岗位通过市场化选聘职业经理人。突出正向化赋能,集中优质资产资源资本为国企注入新动能,发挥国企在区域高质量发展中主力军作用,新设立经开国司成功获批AAA评级,成为天津市近7年来首家城投类AAA评级企业,与3家AA+主体和1家AA主体,形成高信用主体矩阵。加强系统化统筹,统筹“发展”与“安全”,债务化解、安全生产、合规经营同步提升。统筹“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支持企业提升盈利能力反哺区域发展。实行差异化考核,坚持“能上能下、能进能出、优进劣出”,实行分类管理、分类考核,精准设置指标体系,考核与员工业绩贡献、职位升降挂钩,提升国企队伍战斗力。

  四是持续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强化“野战军”理念推动管理体制“三步走”改革。第一步是剥离社会职能。2017年12月6日,滨海新区泰达街道工作委员会正式挂牌成立,将原属于天津经开区的社会管理职能剥离出来,由泰达街行使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市场监管等职责,经开区向经济发展主责主业进一步聚焦。第二步是推动区域合并。2017年底,天津经开区与区位相邻的原中心商务区合并,完善功能区协同发展机制,科学界定功能区产业发展定位,实现功能互补、优势叠加,进一步激发了区域内生发展的动力活力。第三步是实行法定机构改革。2019年以来坚持“精简、高效、大部制”原则和企业化管理方向,实行两轮法定机构改革,从实施法定授权、优化机构人员、改革考核方式等方面全面推行改革。党委、管委会内部部门较改革前减少17个,招商引资、企业服务人员占全体员工80%。取消行政事业编制,实行员额管理,实行全员竞聘,重塑干部队伍。进行薪酬和考核方式改革,全面建立绩效考核关联机制,绩效评价结果与每名干部绩效工资挂钩。

  五是持续深化产业要素改革。围绕制造业关键需求丰富要素。推动载体要素创新。依托滨海-中关村科技园、“于响”塘沽南站更新片区,打造M0复合型产业用地,满足创新主体研发、小试、中试全链条的孵化转化。依托南港科创中心聚集石化龙头中试资源,打造高水平中试基地。推动政策要素创新。及时把握中央、国务院、各部委的最新部署,及天津市和新区的相关工作安排,把准政策导向,结合区域实际推出滨海中关村、“于响”核心区高质量发展支持政策,实现片区加速度发展。推动人才要素创新。围绕主导产业打造产业人才联盟,支持核酸产业联盟发展,以盟聚产、以盟引才作用凸显。积极建设生物医药产教联合体、人工智能现代产业学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进一步深化。

  通过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下一步,我们有哪些要进行改革的内容呢?

  洪世聪:我们将深刻领会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战略部署,主动对标对表,加强统筹领导、注重系统集成,瞄准发展急需的突出问题,推出更多在全国全市首创、彰显经开区特点的改革措施。

  一是以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战略牵引谋改革抓改革。牢牢牵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不断完善产业协作和创新协同机制,强化与北京中关村、怀柔科学城合作,推动北京中关村先行先试政策推广至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推动中国技术交易所天津先进技术交易服务中心在滨海-中关村挂牌运营,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在经开区设立分支机构。深化京津冀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和共享机制,实施《京津冀自贸试验区三方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持续加强与京冀经开区对接,探索京津冀国家级园区之间互惠共赢的协作模式,推出更多协同创新成果。加强科技创新协同和产业体系融合,突出二三产业联动,谋划推进一批重大产业协作项目,推动协同发展往深处拓展、在实处见效。

  二是在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上谋改革抓改革。创新实施制造+,围绕“制造+研发”“制造+智能”“制造+绿色”“制造+金融”,助推企业提质增效。制定经开区新质生产力发展方案和未来产业三年行动计划,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加快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推动汽车产业向新能源和智能网联转型,石化产业向精细化学品和化工新材料等产业链中高端迈进。推动新兴产业形成新支撑,电子信息产业充分发挥车规级芯片联盟作用,塑造“汽车+芯片”融合发展格局。医药健康产业,重点打造核酸产业园,依托凯莱英、药明康德等企业CXO基础,形成生物医药产业特色亮点。用好国家级“两业融合”试点牌子,围绕发展新金融、新经济、新商贸等业态,加快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抓实生产性服务业,提升特色金融赋能实体产业能力。推动未来产业形成新突破,前瞻布局未来装备、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健康、未来能源、未来空间重点领域,塑造经开区未来产业新动能。进一步完善“招商专班+专业园区+产业基金”产业组织方式,推进产业集群化发展。

  三是在突出全面创新核心地位上谋改革抓改革。以高水平建设滨城科创区核心区为重要抓手,聚焦智能科技、生命大健康、新能源新材料、科技性服务业等领域持续壮大产业规模,在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和雏鹰、瞪羚、领军企业数量上实现新突破。高质量建设创新平台,争取布局建设符合滨海新区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在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化工新材料等领域,推动一批科技企业布局研发机构。高水平打造南港科创中心。推动精细化工、新材料项目发展,推动科创中心与南港中试基地联动发展,构建从概念验证到小试中试体系化的产业创新、研发转化平台。制定重大创新平台成果产业化方案,全面提升经开区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努力打造京津冀科技创新高地和重要成果承载地。

  四是在高水平打造开放高地上谋改革抓改革。深入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行动,抓好高标准推进制度型开放若干措施实施契机,创新与北京、河北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机制。依托外资外企集聚基础,当好链接国际国内双循环的重要节点,为国家高水平引进外资提供高质量载体,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发挥开放通道作用。争取服务业扩大开放政策先行先试,在增值电信、细胞基因治疗等领域进一步扩大开放。推动天津国际油气交易中心发挥“产业+金融”优势,创新交易模式和功能,推进化工品交割库建设,打造形成贸易链、供应链、交割链。全力推动中石油保税燃料油项目落地展业,探索开展保税液化天然气、保税甲醇供船业务。

  五是在打造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上谋改革抓改革。继续擦亮泰达服务的金字招牌,以迎商中心建设为契机,出台更多企业感受度高、获得感强的创新举措。不断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结合经开区实际推进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的市场化进程。重点推进在新型产业用地创新、金融与全产业链深度协同、数据要素市场、绿色能源供应体系等重点领域改革。不断深化知识产权改革,依法平等保护各类经营主体知识产权。

  六是在优化内部管理体制上谋改革抓改革。进一步深化法定机构改革,优化部门机构设置,凸显招商和服务功能,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能高能低”的制度机制,有效激发内生动力,全面激活“野战军”的狼性、血性。进一步优化内设部门职能和运行运转体系,构建职能最清、层级最少、流程最短、成本最低、质效最高的行政管理和服务体系。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大力实施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工程,坚持专业化、市场化、现代化、正向化、系统化、差异化,不断提升国资国企质量效益。

  最近经开区也是发布了上半年的“成绩单”,今年以来,经开区的主要经济指标有哪些亮点?

  洪世聪:上半年,天津经开区主要指标亮点突出,GDP增长4.9%,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5%,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1.4%,税收增长17.3%,实现就业占新区三分之一。从主要指标看,实现了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体现出稳中有进、进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实力项目加速聚集。经开区始终以项目为生命线,狠抓大项目、好项目。上半年,新增落地项目578个,其中,74个重点项目总投资408亿元,包括新和成、通用绿色供应链两个百亿级项目,导入大众三款新能源车、大众变速器新动力电机和逆变器、纬湃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青松医药、新兴际华智能装备等一批20亿、10亿和亿元级项目。诺和诺德无菌厂、三峡海上风电、中石化工程院、渤化二期、桐砚高性能聚合物等50个项目开工建设,总投资233亿元;中石化催化剂、北化院、华熙生物中试平台、一汽-大众新车型技术改造项目、格拉默商用车座椅、乘用车座椅等29个项目竣工投产,总投资177亿元。

  存量盘活成效显著。推进“三量”工作、特别是盘活存量,是今年全市的重点任务。上半年,天津经开区盘活资产面积64万平方米,承担主要任务的区属国企盘活45.22万平方米,完成全年任务70%,超进度二十个百分点。其中取得不少亮点经验:博时津开科工产业园公募REITs项目是天津市首单,引发强烈反响,为天津市乃至全国的公募REITs常态化发行贡献了“泰达经验”;京津冀智能医药产业园盘活科技发展中心载体1.8万平方米,实现盘活量质兼备。

  协同水平持续跃升。2019年习视察滨海-中关村强调“让每一个有创新梦想的人都能专注创新,让每一份创新活力都能充分迸发。”我们牢记嘱托,促协同、抓创新,截至去年底,滨海—中关村累计注册企业5000家,注册资本金超过2000亿元,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入库从2019年的12家增加到2023年的193家,年均复合增速超100%。今年以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与逸仙智创园深度融合,协同创新载体能级实现跃升。

  创新能力加快提高。截至目前,天津经开区高企数量达到1142家,“三心一室”总数达到180家,列全市第一。上半年,膜天膜、深之蓝、泰达洁净3家企业创新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26个项目获天津市科学技术奖,创历史最好成绩。上半年入库雏鹰企业270家、瞪羚企业39家、科技领军及领军培育企业43家,同比增长均超过50%;新增77家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总量达159家。

  综合环境不断完善。天津经开区始终把打造优异的软硬件环境作为工作重点。软环境方面,我们持续打造最优营商环境,刚才在改革成效中已经就“泰达工改”迭代推进、跨区域服务一体化等方面进行了介绍。上半年,全国首个“迎商中心”在泰达揭牌成立,打造政务服务升级版,一会儿我们的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会具体介绍。硬配套方面,上半年“于响”片区耀华滨城学校、华东师大附属学校、岳阳道小学、和平保育院四校进入建设收尾阶段,9月份投入使用,区域优质教育资源进一步完善。

  在大家的印象中,经开区一直是一个特别有“国际范儿”的地方。作为天津市外资外企的主要聚集地,近几年来,也有不少外企持续在经开区增资扩产。请问在服务外资外企方面,经开区有何“独家招式”?又取得了哪些成果?

  洪世聪:经过多年发展,外资企业已成为经开区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外资规模占经济总量比重较高。但我们也经历了建区之初以外资为主,到国资、民资不断提升的发展趋势。如今是以外向型经济为主,三资并重、总量共进,外资占GDP比重50%,国有资本、民营资本分别占30%、20%左右。截至去年底,已经累计有124家“世界500强”投资项目573个、设立跨国总部11家,实际使用外资700亿美元,为经开区贡献了约45%的税收和超七成的工业产值。

  王峥:近几年来,经开区持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在提升外资企业服务、推动外资企业发展方面推出了不少新的举措,取得了一些成绩。主要有几个方面:

  一是发挥区位优势,抢抓政策机遇。经开区汇集国家级经开区、自贸试验区、综合保税区、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等多条线、多方位开放试点政策优势,在产业载体创新提升、贸易投资便利化、新型开放上不断释放制度红利。比如诺和诺德公司,我们充分利用“自贸+综保”的政策优势,进一步服务企业拓宽经营范围,积极引入更具竞争力的产品,截至目前诺和诺德在经开区先后八次增资,注册资本达到5.5亿美元,近几年不断有大项目开工建设,2024年投资40亿元用于无菌制剂扩建项目,进一步提升产能,支持未来更多创新药的本地化落地生产,满足中国患者对创新药品的用药需求。

  二是紧盯外资企业“在中国,为中国;在中国,为世界”战略机遇,推动企业持续增资扩产。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外资企业对中国市场也愈发看中,经开区紧跟企业发展战略,服务外资企业在经开区增资扩产。比如:一汽丰田连续三年增资11.7亿美元,投资规模已达56亿美元,公司升级成为一汽丰田事业体的总部,就在前两天,一汽丰田在经开区举行了氢能源卡车项目运营启动仪式,全力推动实现绿色零碳物流,为经开区新质生产力注入更多绿色动能。英力士与中国石化合作不断推进,2023年合资设立中石化英力士(天津)石化有限公司,共同运营正在建设的120万吨/年天津南港乙烯项目,今年6月份,中石化英力士苯领高新材料(天津)有限公司在经开区南港工业区成立,注册资金16.8亿元人民币,将管理运营天津南港乙烯项目集群中30万吨/年ABS装置。大冢饮料宝矿力水特无菌生产线项目已开工建设,该条产线是大冢制药在日本本土以外中国国内的第一条无菌生产线,投产后预计年生产能力将增加2.5倍。此外,大众变速器新建APP350、APP550动力电机项目已进入设备安装调试环节,爱克林、邦基正大增资扩产项目也在快速推进,经开区外资企业持续投资加码,不断引入新项目,近一年各类外商投资超过70亿元,为经开区外资经济持续注入新的活力。

  三是强化前瞻布局、鼓励研发创新。经开区始终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不断引领外资企业实现质效齐升,依托良好的工业基础和强大的转化能力,大力支持跨国企业设立研发机构,实现本地研发、本地转化,加快新产品落地。截至目前,我区累计设立外资研发中心达到17家。大众汽车于今年上半年在经开区设立高压变速器电池包等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研发中心,该研发中心的设立是大众汽车集团在国内的首次布局,将会进一步带动我市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发展。奥的斯北方研发中心在经开区成功落户,围绕通用平台电梯新材料技术工艺产业转化、大载重高速曳引机产品平台技术开发等方向开展研发,并依托天津生产基地进行成果转化。在大规模设备更新支持范围扩大至老旧电梯的市场契机下,经开区也将做好服务跟进,协助奥的斯电梯抢抓先机,进一步扩大市场规模。

  四是不断培育外贸新业态。经开区持续开展外贸企业走访,加强与属地海关、信保等部门协同联动,合力推动核心产业拓宽进口渠道,开拓国内外市场,为拉动全市外贸指标起到重要支撑作用。2024年上半年,经开区进出口额1198.9亿元,同比增长3.9%;进出口额占滨海新区的40.6%,占天津市的29.9%。推动天津环球购跨境电商产业园获批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推动区内企业积极申报平行进口车试点、二手车出口备案,培育贸易新增长点。与区内医疗器械、高端制造业等主导产业联动,提供“保税+”赋能,进一步拓展保税维修再制造业务领域,2024年上半年,富联科技(天津)有限公司保税维修业务货值达到1.14亿美元,同比增长21.22%。

  五是广泛开展开放合作。服务企业出海,通过设立中国北方(泰达)出海服务联盟、中国北方(泰达)一站式出海服务基地,首批涵盖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专业机构等多元服务主体,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出海服务。与阿联酋中国创新中心开展合作,打造两地贸易、投资与创新合作的综合性服务平台,拓展“三外”布局新版图。设立跨境投融资综合服务中心,吸引高瓴、IDG等30余家知名外资股权投资企业落地、规模超过400亿元。积极推动企业境外上市,凯莱英、康希诺、天津建发成功登陆港股,中企云链作为产业数字金融龙头企业,企业正全力筹备赴香港上市,募集资金将用于建设科技金融中心,扩大研发和业务团队,经开区积极协助企业对接证监、国金等有关监管部门,推动中企云链加快上市进程。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发展成绩斐然,顺利入选第一届境外经贸合作区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单位,成为同类园区典范。自2016年至今,区内企业完成对外投资184笔、规模45亿美元。

  洪世聪:外资外企对于中国的市场还是非常看重的,对于中国持续扩大开放的姿态和政策也是非常的认可的。另外,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营商环境。不管是外资还是内资企业,综合的营商环境都是一个区域最重要的竞争力。

  “有限的政策+无限的支持”这样一种综合的投资环境,对企业,我们是“不叫不到,随叫随到,说到做到”,在企业发展的各个阶段,都能够得到专业化、贴心的服务。

  孙启俊:就像世聪书记说的,回望四十年,企业服务工作一直是泰达的金字招牌,不论在服务理念上还是在环境打造上我们一直都走在全国经开区的前列,也为后来的全国开展的营商环境建设工作起到了很好的引领示范作用。应该说,这种企业至上、因需而变的服务理念,在几代开发区人之间都得到非常好的传承,这种初心始终都没有变;另一方面,伴随着外部环境变化,产业的升级、我们的服务内容、对象和模式也一直在不断优化,以适应产业的发展和企业的需要。

  从建区之初的大部制模式(招商和外资审批一起)、一条龙服务模式(项目前期洽谈-中期建设-后期运营)、一站式服务模式(各个部门集中办公)、行政许可权集中的审批局模式(2015年一枚印章管审批)、政务中心模式(2019年加挂营商办大统筹)、一直到我们今年推出的系统集成、多元共建的迎商中心模式(泰达营商环境进入5.0时代),都是我们针对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服务模式的不断迭代升级的体现。

  首先,从企业需求看,随着产业的升级,对各类专业化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过去我们强调的政府能提供的各项服务,其实大部分只能解决企业能不能经营的问题,也就是准入问题;但企业经营的好不好,能不能盈利,还需要大量的法律、金融、物流、科技、人才等专业服务机构的支持,取决于一个地区垂直的服务生态是否完善。应该说,在这方面企业有很强的需求。

  其次,从专业化服务机构发展看,我们还有短板,基本处于分散、自发的阶段,不同业务间缺乏横向联系和合作,整个行业也缺乏相关的引导、培育和管理。生产型服务业作为产业集群的粘合剂,其发展水平和我们要建设的高端制造业研发转化基地的定位还不完全匹配,对产业支撑能力不足,所以专业化服务机构也迫切需要一个交流合作的平台,实现资源共享,相互赋能,提升服务能力。

  迎商中心也由过去单一政务服务中心,升级为展示接待中心、招商洽谈中心、企业服务中心、培训交流中心、投诉响应中心六大职能。从过去有什么给什么,到现在企业需要什么,提供什么,打造政务服务供给侧改革样板。

  6大类,可以提供超过190项专业化服务;举办各类政策培训、法律问诊、产需对接等各类活动近50场,服务企业超过2000家。在此基础上,围绕企业“出海”热潮,我们联合中国国际商会、中国报关协会等国家级协会,依托迎商中心丰富的专业服务资源,共同打造了中国北方(泰达)一站式出海服务基地,为出海企业提供形势研判、市场调研、风险预警、公司注册、海外选址、人才招聘和相关境外投资审批等业务的一站式办理,将泰达打造成北方企业出海的桥头堡,形成迎商中心的服务品牌。

  一是多方协同,创新方法,帮助企业解决各类纠纷难题。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劳资纠纷、知识产权纠纷、合同纠纷等各类法律问题,其实过去政府在司法领域很少介入,企业基本都是通过聘请律师,走诉讼这条路。不但成本高、周期长,一旦败诉,还要面临信用受损。而且传统“是非对错”的解纷方式,使对簿公堂的双方至少有一方要承担判决的不利后果,不利于双方以后修复商事关系。

  借助迎商中心多元共建的平台,我们和相关司法部门、滨海新区律工委,泰达公证处、大公公证处以及10余家律所、商事调解机构达成合作,共同搭建跨层级、跨部门的阳光沟通平台,指导企业合规经营。针对企业各类纠纷,引导企业遇到纠纷时先调解,握手言和达成调解协议书,再通过公证,赋予调解协议书强制执行效力,彻底解决纠纷争议。

  一是节省了时间,传统诉讼一审6个月、二审3个月的审限,这种新型解纷模式平均用时20天;二是节省了跑动,通过在线系统,可以实现全流程零接触办理,当事人只用一部手机、登录一个平台,通过一次视频,完成一个电子签署,就能实现从案件调解受理到公证办理的全部手续;三是节省了费用,调解的费用远低于诉讼和仲裁费用。同时,这种人性化的解纷方式弱化了商事主体间的对立对抗、促进了合作共赢,还最大限度地避免了对企业信用的影响。这种府院联动+调解公证的非诉解纷新模式,不但得到了最高法的肯定,而且也得到了企业的广泛认可,今年以来就受理了涉企纠纷超过1000件。

  二是通过迎商中心组织各种交流活动,营造了一个企业共建共享的氛围,提升整个产业链整体竞争力。特别是在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上,我们一些头部企业表现出非常强的社会责任感。比如,在一次生物医药企业交流活动中,诺和诺德公司了解到大量中小型生物医药企业都有员工专业化培训的需求,就通过生物医药产教联合体,双方合作,将其在丹麦总部推行的优质培训资源引进到产教联合体的各成员单位当中,共同携手促进教育资源和产业资源的深度共融,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为整个经开区生物医药产业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撑。此外,针对中小型企业数字化转型缺乏经验的难题,我们的一汽大众公司,和国际商会一起,组织现场观摩活动,分享公司数字化转型经验。在这方面,像一汽丰田、SEW、养乐多等公司都发挥了很好的作用,营造了良好的产业集群氛围,带动产业链整体竞争力的提升。

  三是系统优化,三方发力,助力项目早开工、早投产。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具有涉及部门多、环节多、流程长、专业性强的特点,所以也是审批制度改革的难点和重点。过去几年,我们也出台一系列的措施,不断提升政府侧的审批效率,但从实际效果看,从项目签订投资协议到正式开工周期依然比较长,而且不同项目之间差异很大(全流程平均用时为208个自然日,最长的达到两年多,最短的为59个自然日)。为此,我们对过去三年新取得土地的68个经开区的工业项目建设全流程打开结构进行分析,发现企业自身工程组织、资金筹措、决策流程以及委托设计单位方案、图纸等设计时间要占到全流程用时的70%以上。所以,项目自身和专业机构的工作效率提升已经成为压缩工程建设审批全流程时间的关键因素。

  一是打造“专家+双管家”队伍,由审批专家、项目管家、招商专员分别促进审批部门、第三方专业机构、企业内部各环节流程,打破各方信息壁垒,提高政企沟通效率。二是加强对各类专业化服务机构的考核,通过用户评价和审批部门反馈倒逼咨询单位、设计公司等第三方服务单位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品质。三是加强项目前期辅导,发布了石油化工、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全流程服务手册,详细梳理不同产业的审批事项、流程和参考案例,让企业在落地过程中少走弯路,提高内部效率。经过项目单位、专业机构和政府各部门共同努力,截止到目前,经开区新拿地的项目从拿地到开工全流程平均用时84个自然日。

  我相信,经过各方的努力,迎商中心也一定会实现三“YING”的目标,第一个营是营造的“营”,代表企业、机构和政府三端发力,共同营造一个最优的环境;第二个迎,是迎接的“迎”,汇聚各类服务资源,迎接八方商客;第三个赢,是共赢的“赢”,要让企业赢得利润,机构赢得市场,政府赢得口碑。三方共建、三位一体,这是泰达服务40年一脉相承的用户思维、有求必应,也是我们作为头部国家级开发区最硬的“软实力”。

  可以看出天津经开区是以企业为区域发展的根和魂,扎扎实实地打造最优质的的营商生态。那到底效果如何,我们来听听企业怎么说。今天PPG亚太地区总经理延彩明女士也来到了现场,延女士请您分享一下PPG在经开区的感受。

  延彩明:非常高兴今天作为企业代表在这里与大家分享PPG在开发区的发展历程和体会。

  PPG公司正式在天津投资是1994年,这也是PPG在中国投资的第一个工厂,因为当时我们很重要的一个汽车品牌客户位于北京,因此我们在选址时重点考察了邻近北京周边的城市。最终选择了泰达,是因为这里率先展示出PPG投资发展所需的硬实力。

  自1984年获批,泰达从零开始持续为外资企业进驻创造有利条件,至1994年PPG计划进入中国市场时,泰达率先完成了基础设施建设由“三通一平”扩展至“九通一平”、硬件设施的快速完善,同时泰达率先地提出了“投资者是帝王、项目是生命线”“仿真的国际投资环境”等一系列服务理念,以及泰达政府团队的激情满满,他们敢想、敢说、敢做都让企业感受到区域迸发的蓬勃活力,这与PPG来华发展理念不谋而合,自此,PPG天津工厂正式开启了高速发展的30年。

  PPG在天津的发展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从最初的汽车涂料的生产,到2000年前后,开拓工业涂料业务,涵盖建筑、消费电子、家用电器等多个领域。大到许多城市的地标性建筑,如天津的津门津塔、泰达大厦、今晚报大厦,天津茱莉亚学院,大兴机场。小到手机电脑、机械设备,都使用了PPG天津工厂生产的涂料, 同时重点开发环保水性涂料,客户从最开始的奔驰、宝马等国外大品牌采用水性涂料,后来很多国内品牌的客户都开始采用水性涂料,并且需求量越来越大。

  PPG在2006年继续扩大规模,在原来4万平米的基础上增加6万平米的土地,扩大产能,以满足来自汽车和工业领域客户快速增长的涂料需求。2013-2018年,PPG天津公司始终保持平稳、快速增长。同时,随着泰达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和产业发展方向,PPG也始终坚守绿色与环保双向发展,在生产中也非常注重环保产品的研发和创新,并通过投资环保设备、升级生产设施,极大程度地降低了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截至目前,PPG天津工厂已经发展成为PPG全球最大的涂料生产基地,投资额超过11亿元人民币,年产值超过53亿元人民币。在这30年间,PPG公司在中国高速发展,已设有24家工厂和8个研发/技术支持中心,员工人数近5000名,PPG天津工厂也连续多年荣获“天津最佳外商投资企业”“社会责任企业”、天津市“安全和环境保护优秀公司”称号,开发区“百强企业”等荣誉称号。2018年荣获天津市政府授予的“绿色工厂”称号, 2019年获得天津市年度环境保护企业“领跑者”称号,PPG公司的发展壮大如此顺利,离不开泰达这块福地的支持和助力。

  企业的整体发展的过程中会经历很多的困难,顺风时,泰达是企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基底;逆风时,泰达也能成为助力企业渡过难关的重要支撑。PPG在这30年的发展历程中更是有数不清的经历都是在泰达政府的多方大力扶持下才得以顺利度过。疫情期间很多工厂因防控需求不得已停产,但因PPG是市级绿色工厂也因客户的加急订单需求,泰达在保证工厂顺利并安全的生产方面提供了很大的支持。2019年,我们从韩国进口的一批原料集装箱因是工厂生产紧急物料,经开区管委会第一时间帮我们协调天津海关,仅用了1天的时间就解决了通关的问题。让PPG避免了生产断线年PPG两个大项目同时建设,开发区政府各部门都给与了全方位的高效支持,项目建设过程中有蒸汽管道需要改线,开发区管委会领导亲自多次现场办公,协调多部门和周边企业互相配合,并且在建设进度上给予了最大程度的支持。新项目场地建设占用了部分员工停车场,员工停车需要横跨主干道路,为了保障员工的出行安全,经开区政府在此路口加装交通信号灯。当红绿灯亮起,被保障的不仅仅是企业员工的安全,更是温暖和坚定了了企业扎根泰达的信心!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泰达政府各个部门展现出国家级开发区应有的服务和创新意识、高效的突破和执行力等多方面的优势。

  是泰达一以贯之的“把企业发展当成头等大事”的理念和四十年来持续不变的服务品质,让我们坚信PPG在泰达、在中国仍大有可为。

  2亿元人民币在天津经开区投资建设的电动汽车及智能出行创新应用中心正式投用;9月,首期投资5.5亿元人民币的PPG全球涂料创新研究院也正式建成使用,PPG全球涂料创新研究院是PPG总部以外唯一全球级别的研发中心,能够落地天津体现了PPG公司对于中国市场的重视,同时也是因为天津经开区出色的营商环境和服务意识,才把这样级别的研发中心放在了中国,放在了天津。目前已有两百多名高端技术人才入驻研究院,其中30%的员工具有博士学历。PPG全球涂料创新研究院将成为高技术含量产品的孵化器,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将全球前沿的涂料研发科技从天津辐射到全国、亚太乃至全球。

  优质的营商环境,为企业落户、生根、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也促使企业不断向新而变,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洪书记,您来给我们举例说明经开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情况吧。

  洪世聪:天津是以制造业立市。而经开区又是天津市制造业的最重要的载体,规上工业总产值占滨海新区的一半、天津市的1/4。因此经开区肩负着滨海新区乃至天津市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任。目前,经开区已形成汽车及高端装备、化工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健康、现代服务业“4+1”产业体系,主导产业规模占GDP比重70%左右。今年以来,经开区践行“四个善作善成”重要要求,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不断推动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升级焕新,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规模超过2000亿元,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接近40%,发展质量效益不断提升。具体的做法和成效,请我们发改局李伟华同志介绍。

  李伟华: 刚才世聪书记提到,经开区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不断提升,目前这个态势越来越凸显,今年上半年,经开区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7%,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31%,较去年同期又提高了3.1个百分点。目前,经开区汽车、电子信息、石油化工、生物医药四大产业均获评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区域研发投入(R&D投入)去年达到100亿元左右。一直以来,我们坚持锚定新质生产力,在主导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和未来产业布局上,在数字、科技、低碳赋能产业等方面,形成了一份清晰的思路“清单”。

  其中,汽车及高端装备制造业年产值超过2000亿,聚集了“三辆整车”及大众变速器、电装电子、奥的斯、维斯塔斯、SEW等头部企业。当前,我们正积极推动汽车产业焕新,向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方向升级,打造智能车生态园、智能座舱生产基地等。比如,今年一汽-大众新投资23亿元导入3款新能源车;大众变速器与小鹏汽车合作,投资6亿元新建25万台全新动力电机和逆变器生产线。再比如,吉利醇氢远程商用车总部项目即将投产,一汽丰田氢能源卡车项目启动运营,格拉默车辆内饰天津生产基地项目已正式投产,其乘用车座椅智能化生产项目也将于今年四季度投产。假以时日,我们一定可以在经开区看到,天津汽车产业正在紧随时代,实现华丽转身。

  化工新材料产业产值超过1000亿元,拥有中沙石化、渤海钻探、渤化发展、PPG涂料等一批代表性企业。经开区南港工业区的石化产业,不是人们传统观念中的高能耗、高污染、高风险的产业,而是沿碳分子链进行延伸,聚焦精细化工和石化新材料领域,建设科技、绿色、高端的现代石化产业。大家知道,投资300亿元的南港大乙烯项目即将投产,带动了下游高性能新材料上下游产业链迅速集聚升级,投资30亿的英力士ABS项目加快建设,将形成年产30万吨高光泽、抗静电、高耐热ABS塑料产品,满足汽车、飞机、轮船等高端市场需求。另外,也许大家注意到,同样作为大乙烯下游项目,新和成公司7月份发布公告,在天津南港工业区总投资100亿元建设尼龙新材料项目。我们有信心在不久的将来,将南港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绿色化工新材料基地。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是经开区传统优势产业。我国第一台寻呼机、第一台手机都是在经开区诞生的,被誉为我国无线通讯制造业的黄埔军校。当前,经开区IT产业拥有三星系、富联系、恩智浦、唯捷创芯等一批优质企业,已经进化到手机和汽车类集成电路、半导体芯片、高端摄像头、动力电池、高端服务器等高精尖产品多元化发展的新阶段,产值规模超过750亿元,当前,我们全力推动该产业向车规级芯片和功率器件等新领域发力,目前已建立中国汽车芯片标准检测认证联盟,引进了山河光电、华大九天EDA北方车规级业务创新中心、大有半导体总部、中汽研-豪威北方联合试验室等一批重点项目,将形成设计业前端引领,制造封测逐步提升,装备材料持续发展的全链条发展模式。

  医药健康产业发展势头迅猛,作为朝阳产业,经开区医药行业正在接过新质生产力的接力棒。如今规模已达650亿元,聚集了诺和诺德、凯莱英、药明康德、康希诺、康师傅等一批巨头企业,入选国家级战略新兴产业集群。坐落在经开区的世界糖尿病药物巨头—诺和诺德,占我国胰岛素市场的半壁江山,今年,又投资40亿建设无菌灌装厂,引起国内外的高度关注。另外,大家知道,凯莱英、康希诺等,都是在开发区成长起来的明星企业,他们正在在向无人区突破。特别是,我们将目光由培育单体领军企业,向培育产业生态集群转变,瞄准核酸药前沿领域,重点建设泰达核酸药物产业园,有望成为我国核酸药的重要策源地。

  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作为国之重器的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正以超级算力持续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依托新一代超级计算机的强大算力,数值模拟能够变得像真实世界一样直观,而这样的“直观”,已经用在了地震模拟、航空航天等数十个领域。同时,天津超算中心依托自主研发的中文大语言模型——“天河·天元”大模型,持续推出能评估疾病并给出诊疗用药建议的“医院AI大脑”,掌握中医药专业知识的“天河·灵枢”,以及帮助公安机关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的“公安小智”等创新应用场景。

  在大健康领域,康希诺公司推出全球首款吸入用新冠疫苗、亚洲首款四价结合疫苗、二价结合疫苗以及亚洲首个重组埃博拉病毒病疫苗。瑞奇外科仅用了5年时间,就在微创外科的超声刀和吻合器领域成为国内领军企业,其自主研发的新一代电动腔镜吻合器,已在全国29个省份推广应用,服务超10万名病患。航天泰心公司研发的第二代植入式人工心脏,被称为“火箭心”,让更多国内心衰患者得到有效救治。到目前为止,一共完成了火箭心手术189例,全部成功。一位患者在治愈后激动的说, “十多年了,我终于又能轻松地呼吸了!”

  在智能制造领域,云圣智能连续多年位居无人机智慧巡检业务细分市场国内榜首,其全自主无人机巡检系统已经规模化应用于长三角、东北、华北以及新疆地区,为电力、新能源、消防应急、智慧林业、城市治理、智慧文旅等行业提供产品和服务。飞旋科技是国内首个完整掌握磁悬浮高速旋转机械核心技术的高科技企业,打造了众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填补了多项行业空白,如今有超过6000台飞旋磁悬浮高速旋转设备正在世界各地低碳运行,可实现年节电超30亿kW·h,年降碳超300万吨。

  在新材料领域,膜天膜公司是我国第一支中空纤维膜组件诞生地,也是我国首家以膜产品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和能人居是首批国家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装配式装修标准制定者和实践领跑者;金桥焊材荣登工信部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榜首。未来3年,我们将全力实现战新产业规模占规上工业总量的一半左右;围绕未来产业新赛道,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再增加500家以上,总量将达到1700家。

  一是加快数字化赋能产业发展。经开区深化数字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先后发布两批共14大类数字经济应用场景,涵盖人工智能、信息安全、数字金融、工业互联网等各领域。包括一汽-大众、SEW、一汽丰田、奥的斯等一大批企业实现数字化智能化升级。以天津美克美家为例,实施数字化改造后,其生产效益提升36%,单位产值能耗降低39%,运营成本降低38.5%,而奥的斯电梯通过开展数字化智能化升级革新,使泰达基地拥有世界上先进的无机房技术、高速梯产品研发、制造和检测能力,实现了设备全自动化、物流仓储精益化和上层数据互联互通。截至目前,经开区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数量达42家,是全市最多的。

  二是坚持绿色低碳化赋能产业转型。经开区荣获了包括国家绿色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绿色园区等所有国家级绿色荣誉,特别是去年还获评全球首批可持续发展目标示范区50强,这体现了经开区绿色低碳发展的决心和成效。我们致力打造绿色制造体系,目前,累计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30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12家,天津市级绿色工厂74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4家,数量在全市遥遥领先,完成了主导产业和重点产业链的全覆盖,发挥了绿色制造聚集示范效应。我们致力为企业提供绿色低碳能源,比如卡博特公司实现炭黑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尾气余热全部回收再利用,年产蒸汽约110万吨,满足工业园区内外企业生产用热及冬季供暖所需,年减少20万吨以上的碳排放;南港工业区充分依托两座LNG接收站丰富的冷能资源,打造世界级冷能梯级利用示范项目,形成集水、电、热、冷等于一体的能源公用岛;东区积极布局分布式光伏项目,配套储能项目,建设虚拟电厂云平台,以源网荷储一体化能源互联网为基础,实现多能互补,能效升级。

  三是实施高端化赋能产业升级。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关键变量”转化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区内企业拥有市级“杀手锏”产品达62项,连续三年获得天津市科学技术奖特等奖。特别是膜天膜公司 “新型膜法水处理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荣获2023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深之蓝公司“深海影像探测关键技术装备与应用”等项目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经开区大力建设“三心一室”(工程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创新体系,截至目前,省级以上研发机构等“三心一室”累计总数达到180家,领跑全市。其中,2023年新设立的PPG全球涂料创新研究院配备了世界一流的研发设备和设施,与PPG位于天津经开区的涂料工厂形成从研发到生产的闭环,真正实现在泰达研发、泰达转化、泰达生产。

  “含金量”“含新量”“含智量”“含绿量”,把产业支柱建得越来越高、越来越壮,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泰达实践”,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龙8头号玩家


本文由:龙八_long8(中国)官方网站提供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2024 龙八(中国)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