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龙八_long8(中国)官方网站 > 技术文章 > 大力发展制造业和实体经济
大力发展制造业和实体经济
时间:2024-08-09 16:39:10 点击次数:

  大力发展制造业和实体经济,是习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深刻把握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立足对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的深刻认识,提出“必须始终高度重视发展壮大实体经济,抓实体经济一定要抓好制造业”“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发展壮大实体经济,都离不开制造业”等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入回答了为什么要大力发展制造业和实体经济、怎样发展制造业和实体经济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对于明确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着力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世界经济发展史表明,制造业兴,则经济兴、国家强;制造业衰,则经济衰、国家弱。习关于大力发展制造业和实体经济的重要论述,具有深刻的历史逻辑,是经济发展内在规律的反映。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必须首先满足吃、穿、住等基本生存需要,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等其他活动,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实体经济以物质生产活动为主,直接创造物质财富,为满足人们物质生活需要和精神生活需要提供物质保障。大力发展制造业和实体经济,有利于增加社会财富,更好满足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要;有利于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和解决更多人口就业,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和满足公共需要,保障社会福利和公共安全;有利于营造鼓励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社会氛围,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致富观和幸福观。习强调,“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财富之源”“实体经济是我国发展的本钱,是构筑未来发展战略优势的重要支撑”“坚持把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

  历史和现实表明,国家要提高竞争力,要靠实体经济。习指出,“不论经济发展到什么时候,实体经济都是我国经济发展、我们在国际经济竞争中赢得主动的根基”。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蓬勃兴起,数字技术、智能技术和制造业深度融合,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革命,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可以说,谁抢占了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的制高点,谁就能率先步入制造业发展快车道,形成强大竞争力。我们必须抓住机遇,顺应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的大趋势,大力发展制造业和实体经济,不断提升我国经济竞争力。

  实体经济是大国的根基,从大国到强国,实体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任何时候都不能脱实向虚。习强调,“一个国家一定要有正确的战略选择,龙8long8中国我国是个大国,必须发展实体经济,不断推进工业现代化、提高制造业水平,不能脱实向虚”“要吸取一些西方国家经济‘脱实向虚’的教训,不断壮大实体经济”。从世界历史来看,18世纪60年代,第一次工业革命拉开了人类进入工业化时代的序幕。工业化是制造业形成并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过程,极大提升了人类物质财富生产能力,有力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从18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70年代初,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完成工业革命,率先进入工业化时代。凭借着强大的制造业,西方主导了国际分工和全球经济大循环,成为工业化和现代化的样板。但是,大约到了20世纪70年代,一些西方资本主义工业国开始去工业化,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下降。值得注意的是,去工业化导致了严重后果。如,产业空心化,经济增速低迷,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脱节,贫富差距不断扩大,货物贸易赤字剧增,等等。从一定意义上讲,去工业化是导致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经济原因之一。西方去工业化的教训极为深刻,发人深省。我国是拥有14亿多人口的大国,要实现强国目标,经济发展的着力点必须放在大力发展制造业和实体经济上。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努力奋斗,我国制造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制造业规模居全球首位。以强大制造能力为基础,我国商品在全球贸易市场中的份额不断提升,成为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2021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4万亿元,占全球经济的比重由2012年11.4%上升到18%以上,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得到巩固提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25万美元。我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制造业和实体经济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有力支撑了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人民生活不断改善。

  同时还要看到,随着我国发展内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制造业发展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如,低端产能过剩、高端产能不足,供给体系与高品质需求不匹配;生产要素价格不断上升,比较优势减弱,制造业外流压力增大;制造业盈利水平下降,脱实向虚倾向显现;自主创新能力不够强,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突出;国际上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的国际大循环动能明显减弱;等等。这些情况和问题的出现,严重影响我国制造业优势的保持和发挥,制约我国经济竞争力的进一步提升,必须高度重视。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制造业和实体经济发展。习经济思想有关大力发展制造业和实体经济的重要内容,为推动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遵循、明确了目标。

  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我国实体经济的主体部分是传统制造业。在数字经济时代,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必须用智能技术和数字技术对传统制造业进行改造,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为此,要加快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应用,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传统产业生产、管理和营销模式变革。要把发展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推进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区、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推动中国制造向中高端迈进。要强化高端产业引领功能,坚持现代服务业为主体、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战略定位,努力掌握产业链核心环节、占据价值链高端地位。要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把产业链关键环节的“根”留在国内,确保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培育发展新动能、获取未来竞争新优势的关键领域,具有先导性和支柱性。目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很快,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等产业发展位居世界前列,应在保持领先地位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强做优。要加快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产业,做大做强产业集群,着力壮大新增长点、形成发展新动能。

  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产业基础能力是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的支撑,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是产业基础能力的体现,两者能够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共同发挥作用。为此,要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和重要产品工程化攻关,发展先进适用技术,强化共性技术供给,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在核心基础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基础工艺、工业软件、创新环境建构等方面实现突破,大力提升产业基础能力,为提高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奠定坚实基础。要在夯实产业基础能力的前提下锻造产业链供应链长板、增强产品和服务质量标准供给能力、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短板、促进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不断增强产业链配套水平、供应链效率和控制力、价值创造能力等综合竞争力,切实提高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是新一轮国际竞争重点领域,我们一定要抓住先机、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要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要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以信息化、智能化为杠杆培育新动能。要以信息流带动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物资流,促进资源配置优化,在推动创新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加快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基础设施的强有力支撑。要提高基础设施的系统完备性,统筹推进传统与新型基础设施发展,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和功能,构建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安全效益相统一。要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传统基础设施智能化水平,加快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融合发展,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夯实融合发展的基础支撑。

  习经济思想内涵丰富,不仅指明了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方向,也为大力发展制造业和实体经济提出了具体路径,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其一,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针对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四降一升”问题,即经济增速下降、工业品价格下降、实体企业盈利下降、财政收入下降、经济风险发生概率上升所采取的重大举措,重点是改善供给结构,促进产能过剩有效化解,促进产业优化重组,降低企业成本,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同时加强需求侧管理,有助于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也有助于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其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党中央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重视自主创新和创新环境建设,努力提升我国产业水平和实力,推动我国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制造强国转变,有助于解决我国制造业和实体经济面临的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企业盈利水平不高等问题。着力发挥科技创新在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就要强化基础研究和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增强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实施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尽快解决“卡脖子”问题,提升产业链水平,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推动传统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重塑制造业竞争优势;着力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转化的主体。

  其三,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这对于解决金融和实体经济失衡、防控金融风险、防止脱实向虚,具有重要意义。习指出,“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是金融的宗旨,也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举措”。要加快金融体制改革,让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要优化融资结构和金融机构体系、市场体系、产品体系,为实体经济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服务。要引导金融机构把更多资源投向实体经济重点领域,满足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对金融服务的需求。

  其四,促进产业在国内有序转移。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叠加世纪疫情,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速重构,我国产业体系完整性和产业链安全稳定面临较大挑战。促进产业在国内有序转移,有助于化解产业安全面临的风险,重点在于发挥各地产业优势,保障产业链安全稳定。要加强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对接合作、区域间产业转移合作、科技成果跨区域转移合作;结合不同产业的特性和发展阶段,引导其向符合发展条件的地区转移;从各地区的区位条件和资源禀赋出发选择产业承接重点,确保产业优势得到充分发挥。通过产业有序转移,能够有效促进资源要素有序流动,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完整,区域合理分工、协同发展。

  其五,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重点是要巩固和壮大实体经济根基,维护和增强制造业竞争优势。要积极推动制造业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投资力度,支持制造业企业瞄准国际同行业标杆全面提高产品技术、工艺装备、能效环保等水平;加大对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扶持力度,切实推动制造业企业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增强核心竞争力;加强金融监管,建立金融有效服务制造业的体制机制;加强区域制造业布局,统筹不同地区制造业协调发展,推动产业在国内有序转移。同时,还要着力提高引资的质量,并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打造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为外国企业来华投资兴业提供更好保障。

  (作者系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教育部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本文由:龙八_long8(中国)官方网站提供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2024 龙八(中国)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