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龙八_long8(中国)官方网站 > 产品展示 > 干式真空泵 > 回望温岭70年① 向祖国报告这是我们的民营经济成绩单!
回望温岭70年① 向祖国报告这是我们的民营经济成绩单!
时间:2024-08-10 01:36:19 点击次数:

  70年,曙光升腾,万物生长,激荡起波澜壮阔的复兴气象。在国家非凡的历史单元中,“温岭篇章”同样厚重精彩、壮丽辉煌。

  岁月不老,初心不变。温岭日报推出《敢立潮头唱大风——回望温岭70年》全媒体报道,展现温岭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和经验启示,以期凝聚百万温岭人同心逐梦、共创未来的磅礴力量。

  一次次思想解放、一代代接力前行……在温岭数十载风云激荡的创业创新史、经济发展史中,民营经济书写了其中最为波澜壮阔、荡气回肠的章节。

  走进利欧股份位于东部新区的数字工厂,厂里的“神经中枢”让人眼前一亮。这个日常仅有两个人坐镇的智能指挥中心,指挥着整个厂区的生产车间,实时滚动的大屏幕上,每一个设备、每一道工序、每一件产品的全程数据信息尽收眼底。

  2015年1月,利欧投资2亿元打造智能化数字化工厂,如今,技术的革新给企业带来了生产效率上的显著提高。

  “这个数字化工厂试点的关键设备智能化率已达到80%以上,制造过程的数控化度已达到80%以上,试点项目生产效率已提高45%以上,自动化零部件精加工生产样线上的人员相比传统的生产线%以上,产品不良品率降低10%,能源利用率提高40%,运营成本降低25%。”公司负责人林仁勇介绍。

  利欧集团浙江泵业有限公司泵(电机)智能制造基地技改项目。温岭日报全媒体记者 朱海伟摄

  我市泵与电机产业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到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泵与电机产业集群初具雏形。上世纪90年代后,行业进入快速扩张阶段,泵企发展到2000余家。从1998年到2000年,我市通过3年的集中整治,使泵与电机产业走上集约化、规模化发展道路。2001年后,通过加快专业园区建设,泵与电机企业实力不断壮大,我市已成为国内各类小型潜水泵、污水泵、真空泵的主要生产基地,形成分工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管理科学化、营销网络化的产业格局。

  被喻为“工业心脏”的泵与电机,是我市的第一大支柱产业。目前,泵与电机行业共有企业2750多家,行业总产值400多亿元。小型水泵国内市场占有率达60%,小型水泵产量全球排名第一。在全市100家重点工业企业中,泵与电机企业占了32家。国内现有6家泵业主板上市企业,我市独占4席。

  去年6月,市政府印发《温岭市泵与电机打造千亿产业集群行动方案》,提出通过开展产业转型提升“六大行动”,推动泵与电机产业走创新引领、质量提升、品牌带动“三位一体”的优化升级之路,力争到2021年成为千亿级产业集群,打造世界级泵业基地。

  大溪镇的沙岸小微园内,一幢幢崭新的厂房矗立在道路两侧,高大气派。杰升泵业搬进了新厂房,4层建筑,共有8000多平方米面积,宽敞的生产空间让负责人赵建军对企业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跟老厂房比起来,简直是天壤之别。”赵建军表示,“以前的车间乱七八糟的,没法安装测试设备。现在,我们安装了不少先进设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都有了很大提升,其中生产效率提高三分之一。”

  作为民营经济发达地区,小微企业是实体经济的“毛细血管”。既有“参天大树”,又有“绿草如茵”,这正是我市民营经济“抓大活小”的形象写照。

  针对小微企业“低散乱”现象突出、安全环境严峻、发展后劲不足等严重制约经济转型升级的问题,我市于2015年下半年启动小微企业创业园建设,充分利用“三改一拆”拆后存量建设用地,强力推进小微企业入园发展。根据《推进小微园区建设实施意见》等政策,每年安排1000亩以上用地,全面保障小微园区建设。

  目前,全市已投产和建成小微园38个,占地面积2400余亩,建成厂房面积250万平方米以上,入驻企业600家以上。

  新河镇雅雀村小微企业园区,是我市最早一批投用的小微园区之一。温岭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振清摄

  同时,我市坚持“建管并举”,出台小微园管理和评价办法,开展企业入园评估、绩效评价、星级评定,对建成投产的园区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统一管理;并建立全市小微企业园信息化管理平台,全面提升园区建设质量和管理水平。

  作为传统制造业大市,老旧工业点遍布全市。随着新兴科技和产业的发展,产能低效、违法搭建等问题严重拖累产业的转型升级。去年,我市全面启动老旧工业点改造提升三年行动,将老旧工业区块改造作为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系统摸排,进入台州市项目库的共60个,总面积8613亩。我市综合采用“聚、退、转、改”等多种方式,科学规划布局,突出产业特色,盘活存量用地,引导产业转型升级,目前已完成拆除改造38个,面积2419亩,可建成工业厂房建筑面积241.36万平方米。

  作为著名鞋乡,横峰街道曾名声在外。但在产业发展的同时,一系列弊端也逐渐暴露。产业“低散危”、环境“脏乱差”,发展一度停滞不前。

  全域改造工作应运而生。只有通过全域改造、全域整治,大拆大整、大破大立、重建重构,才能实现产业优化提升。

  2017年,我市全域改造产业升级实验区建设强势启动,在横峰大道沿线区域,通过改造村庄和产业,大力度整理土地和河道,大步伐建设道路和设施,实现城中村改造、传统鞋业改造、环境综合提升的“两改造一提升”目标,着力打造乡村振兴、产城融合的示范区,为全市各区域的改造提升提供样板。

  全域改造共涉及城东、横峰2个街道22个村,土地总面积13.8平方公里,涉及2.6万人,计划分为5个区块统筹安排,蹄疾步稳有序推进。

  2018年,市委、市政府痛下决心,全面启动鞋业整治提升三年行动,重构鞋业新格局、重塑鞋业新形象。2018年以来,累计取缔无证照企业5456家,取缔率达100%,3113家有证照企业有序退出民房,退出率达98.3%。截至今年7月底,我市共有鞋企4057家,其中规上鞋企198家,同比增长32%,龙8体育官网规上鞋业新产品产值率达48.98%。

  在整治提升的同时,我市积极释放政策红利,助推鞋业做大做强。《温岭制鞋行业“机器换人”推进机制创新实施意见》《温岭市关于扶持鞋业企业提档升级的十条政策》等文件密集出台,支持鞋企在企业贡献、投资、技改、平台、研发、质量、品牌、渠道、管理和安全等方面全产业链优化升级。

  在东部新区总规划面积约550亩的热刺激光产业园项目工地上,厂房建设正在快速推进,到2025年预计累计实现产值超100亿元。

  产业项目提速的背后,是高效的服务保障。市发改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热刺激光产业园项目从土地审批到正式开工,只花了一个月时间。通过协调,我市把今年计划新开工的73个项目全部列入行政服务中心审批绿色通道。今年上半年,共帮助30家企业完成“最多30天”审批,实现零地技改项目开工前审批“最多30天”办结率100%。

  东部新区已成为我市发展高端制造的示范区,图为东部新区北区企业群。温岭日报全媒体记者 朱海伟摄

  近年来,我市始终坚持把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的有力抓手,出台了一系列扶工助企政策措施,主动对接和服务民营企业发展,着力破解企业发展难题,营造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

  找准“痛点”,方能对症下药。我市将“妈妈式”服务理念贯穿于全年工作,持续开展“大走访、大调研、大服务”和“五问入企、五心服务”走访活动,深化企业直通服务和大企业服务联席会议制度,破解企业发展个性问题1300余个。

  出台实施《温岭市科技新政三十条》《鞋业企业提档升级十条》等一系列政策,政策力度更大,政策精准性更强。2018年,全市累计用于振兴实体经济的各类奖补资金达3.5亿元。

  在打造千百亿产业集群方面,编制重点产业转型提升发展规划,明确产业扶持政策,打造泵与电机1000亿产业集群、汽摩配件500亿产业集群、鞋帽服装300亿产业集群、机床工具300亿产业集群,培育新能源汽车、医药健康、智能装备等3个新兴产业集群。强化龙头企业培育,筛选一批航母、旗舰、瞪羚、隐形冠军培育企业,建立培育库,实行“一企一策”,精准扶持。

  一系列“妈妈式”服务举措的认真落实,促进了我市民营经济稳健发展,加快了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步伐。去年,我市新增规模企业202家,完成股改110家,新增国家级高新企业38家。今年上半年,我市被列入全省首批小微企业园建设提升工作实施主体,泵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入选全省第二批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创建名单,泵与电机基地被认定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


本文由:龙八_long8(中国)官方网站提供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2024 龙八(中国)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